人民網 >> 理論 >>
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政策建議
2012年12月13日10:5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五)完善財稅體制改革,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首先,積極劃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圍繞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改革財政體制和運行機制,合理賦予地方一定財稅權。加大對農村地區和廣大落后地區的農村基礎設施、基礎研發、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公共體育、就業服務等領域的投入。

其次,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積極制定全國統一的《財政轉移支付法》,通過制度形式使得轉移支付形成長效穩定機制。逐步取消非規范化的稅收返還等補助形式,建立財政轉移支付的評價、監督和考核機制。探索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化解欠發達地區的財力困境。完善省及以下轉移支付制度,緩解基層財政困難。

最后,完善各項稅收制度。積極穩妥開展房產稅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結構性減稅政策﹔擇機開征環境保護稅、遺產稅和贈與稅,逐步建立起以財產稅為主體稅種的地方稅收體系。

(六)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與中國經濟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

深化國有金融企業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為核心,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証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改革。推動政策性銀行改革,使政策性銀行轉變成為符合市場經濟需要、財務上可持續、有競爭力的開發性金融機構。

完善民間金融發展。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放寬村鎮銀行或社區銀行中法人銀行最低出資比例的限制。適當放寬小額貸款公司單一投資者持股比例限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信用擔保公司。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七)全方位加快農村體制改革,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全面建設小康的重點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而城鄉二元體制的重點在農村。因此要大力推進農村各項體制改革。

首先,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明確界定農民土地產權,賦予農民承包土地的長期使用權、流轉選擇權、收益獲得權和法定處置權。加快建立農村宅基地使用流轉機制。合理規劃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推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與城市國有土地享有平等收益,實行集體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制度,探索土地跨地區有償調劑機制。

第二,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分類實施戶口遷移政策﹔放開地級市戶籍,清理造成暫住人口學習、工作、生活不便的有關政策措施﹔適時出台有關就業、義務教育、技能培訓等政策措施,不要與戶口性質挂鉤。繼續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逐步實行暫住人口居住証制度。

最后,建立健全城鄉統一規劃體制。全面考慮、合理編制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基礎設施銜接互補、生態環保有序推進的規劃。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打破二元結構壁壘,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規劃、城建規劃“三規合一”機制。

(八)兼顧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保障經濟體制改革前行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時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的兩大引擎,不可偏廢。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也必須適時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首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正確履行政府經濟職能,加強宏觀調控的手段和力度,維護市場秩序,嚴格監管市場,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其次,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減員增效,合理規范機構設置,減少行政層次,降低行政成本。第三,嚴格規范行政審批。縮小行政審批范圍,規范行政審批程序。建立健全對行政審批的監督監控和績效評價機制。進一步下放投資審批權,加快審批制向備案制轉變。第四,創新政績考核體制和體系。重建地方政府政績觀和激勵機制,推行公共部門績效評價,完善官員責任與激勵機制。避免一刀切的考評機制。最后,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理清政府與事業單位的職能邊界,實現管辦分離、行業管理部門與事業單位監管機構分開。

(選自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5《以民為本: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10年(2002-2012)》)

(責編:張湘憶(實習)、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