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創造財富和知識的勞動回報嚴重偏低
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問題,存在於各個層面,筆者關注到的是:創造財富的實體經濟部門(主要是工業和農業部門)及其生產性勞動者和創造知識的勞動者,不能分配到應有的財富。常見的現象是:種糧食的不如賣糧食的賺錢﹔種菜的不如賣菜的賺錢﹔發電的不賺錢或賺錢少,而電網公司即輸電和賣電的賺大錢﹔藥品生產企業不賺錢或賺錢不多,賣藥的(包括醫院)賺大錢。這種價格的不合理差距,導致生產產品的企業利潤低,甚至虧損。相應的,這些部門的勞動者的收入就偏低。
但整個金融行業(包括銀行、基金、保險、信托等),不管是行業利潤率和職員的個人收入,都明顯偏高,不僅比生產性行業高,也比許多其他非生產性行業高得多。根據2011年年報統計,16家上市銀行的人均年薪酬為28.37萬元,其中排名最高的是招商銀行,人均薪酬為45萬元,排名最低的是中國農業銀行,人均薪酬也達到17萬元﹔信托業2011年人均年薪達到48萬元。生產性勞動者的收入呢?2011年各省排名最高的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5.6萬,其他省份更低。筆者認為,不管金融行業如何具有高技術含量,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是:任何金融活動和創新出來的金融工具本身,都不可能創造出一分錢的財富。
后果:隻願意“分蛋糕”不願意“做蛋糕”
創造財富和知識的勞動相對貶值,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首先是導致資源配置扭曲。一是資金、資源、人才等過度向非生產領域流動。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是老弱和文化程度低的農民,文化水平高的青壯年都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在工廠做工的都是文化程度較低(初、高中畢業)的青壯年農民,高素質的人都去了黨政機關以及銀行、電力、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工作﹔在大學裡,農學和工學等學科的生源較差,考生擁擠的學科是金融、計算機、法學、管理等學科。二是一些社會精英不願去科學研究部門,即使已經在科學研究部門工作的精英們也有相當部分的人工作積極性不高、精力不集中、不願意進行真正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這種現象若長期普遍存在,會導致實體經濟部門人員素質低,從而造成產品質量低,更會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缺乏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和科學技術支持。
其次是影響消費需求。在農業和工業等實體經濟部門創造財富的勞動者數量龐大,他們的勞動價格太低,會直接和大幅度影響社會消費需求,從而削弱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都在逐年下降(見下圖)。世界平均消費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國的最終消費率與之相差甚遠,消費不足的現象已經顯現。消費需求的長期低迷,會降低產業傳導鏈條上各個企業的收益,最終帶來經濟的衰退,也會引發企業的產能過剩,經濟效益難以提高,導致企業倒閉或開工不足、失業增加、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再次,會導致人們追求財富的努力方向出現偏差、社會價值觀扭曲、道德水准下降。人們追求財富無可非議,但若在一個社會裡,創造財富和知識的勞動者普遍不能分配到應有的財富、得不到尊重、處於尷尬地位,人們追求財富的方向必然發生偏離,社會的生產性努力就會不夠,而分配性努力就會被極大強化。就是說,人們不願意努力“做蛋糕”和“做大蛋糕”,卻總想“分到更多蛋糕”,於是正當和不正當的、甚至非法的和極為惡劣的獲取財富的手段便會層出不窮。
最后是會激化社會矛盾。即使假定所有人的收入都是合法的,收入差距都是勞動能力和實際提供的勞動數量、質量的差距造成的,收入差距如果過大,也會導致貧富階層之間的矛盾和社會的不穩定,更何況不合理和不合法的途徑導致的收入差距呢。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現在處於中等收入階段和體制、觀念、價值體系轉軌階段,控制社會矛盾激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控制收入差距的擴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實際創造財富和知識的勞動者分得應有的財富。這也是引導社會價值觀念的最有效的途徑——創造財富和知識不僅光榮,而且實惠。
呼吁:回歸勞動價值論
為了使社會尊重創造財富和知識的勞動,努力去“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筆者呼吁,應從收入分配政策和社會價值取向上,回歸勞動價值論。
以馬克思為代表的勞動價值論與斯密為代表的勞動價值論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最重要的聯系或相同點是:都堅持認為勞動是創造財富(商品經濟社會裡表現為價值)的源泉。最重要的區別在於: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把經濟學研究的重點從重商主義的流通領域轉移到了生產領域,認為財富的源泉是生產領域的生產性勞動,不是商業流通領域,重點研究的是如何通過勞動增加國民財富——通過市場促進分工、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雖然也堅持和發展了勞動價值論,但把勞動價值論的重點由“勞動如何創造財富”轉移到了“勞動創造的財富如何分配”,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所強調、也是人們達成共識的:剩余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學的核心。
馬克思揭示了在他所處的時代,由於創造財富的勞動者沒有獲得應有的財富,不僅不能獲得“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而且有時連“必要勞動”的價值都不能全額獲得,即工資都被克扣。所以,馬克思所處的資本主義時代,一方面是資本的積累,另一方面是無產階級貧困的積累,從而導致廣大勞動者也是消費者的購買力不足,最終導致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筆者所謂的“回歸勞動價值論”,必須是先回歸到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上。在分配環節上,使得創造財富和知識的勞動者獲得應有的回報,讓他們有尊嚴,才能引導社會尊重財富和知識的創造者,引導社會致力於財富創造、而不是財富分配,使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運轉。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