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吉林省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理論研討會發言摘要(三)
2012年11月27日08:20   來源:吉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蘇向坤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這是在科學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必將為我國未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活力。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既關乎我國經濟發展的當前,又關乎長遠。

從當前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破解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的治本之策。改革開放34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迅速擴大。但在總量擴張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結構性“煩惱”:需求結構過分依賴外需而內需乏力、過分依賴投資而消費率低﹔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生產能力過剩,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生產能力不足﹔區域發展差距持續擴大,地域發展嚴重不平衡﹔城市化進程落后於工業化進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較大。這些結構性煩惱,制約著國民經濟發展素質及可持續性,成為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因此,必須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經濟發展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路子。

從長遠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贏得未來國際經濟競爭的根本途徑。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過程。經濟增長就是在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中實現的。放眼國內外,不難看出,哪裡經濟結構調整動手早、行動快,哪裡就會掌握主動權,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科技進步和創新步伐加快,推動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發達國家紛紛把綠色、低碳技術及其產業化作為突破口。在此情況下,我國的經濟結構既面臨嚴峻挑戰,又面臨難得的調整機遇。我們必須順應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大勢,通過加快調整搶佔發展先機,贏得未來國際經濟競爭。

經濟發展沒有止境,經濟結構調整也沒有止境。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這為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指明了方向。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擴大國內市場規模”。為此,

要通過進一步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提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堅持以投資帶消費、以消費促投資,努力實現投資與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大力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長效機制,以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支撐消費需求的擴大。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體經濟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首先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服務業現代化,促進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其次要積極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廣泛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促進傳統產業的高新化發展﹔第三要緊緊圍繞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第四要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規則,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這就要求在優化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城市群的同時,在中西部地區培育和發展一批城市群,打造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健全市場經濟機制,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健全合作機制,鼓勵支持各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協作和技術、人才合作,形成東中西共同發展的格局﹔要加大轉移支付和財政性投資的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加快發展。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盡快在根本上打破城鄉分割體制,改革城鎮戶籍制度,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地區間有序流動。政府要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通道,支持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為農村人口提供就業信息、技術培訓、咨詢、中介服務,保護其合法權益,使農村勞動力不僅能在城鎮就業,而且能夠在城鎮安家並能享受到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責編:朱書緣、秦華)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