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公眾參與意識,提高公眾參與能力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強調了加強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性,您認為應如何加強?
李宏偉: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強化公眾參與意識,提高公眾參與能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決定成敗。目前相當多的人的思想觀念仍然停留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在對待人和自然的關系上,把自然作為人認識、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對象,結果就是人類以征服者的姿態自居,人類中心主義觀念不斷強化。若不破除這種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意識,代之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思路並見諸行動,生態文明建設就很難邁出大的步伐。當前應盡快建立生態意識教育和宣傳兩大體系,加強引導,全面提高公眾生態意識, 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首先,要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到社會的生產、生活和人們的交往領域。倡導人們追求一種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生態的生活,注重生活的質量而不是簡單需求的滿足,反對過度消費、奢侈消費,使人們認識到人類個體生活既不能損害群體生存的自然環境,也不應損害其他物種的繁衍生存。在全社會弘揚生態文化,創立人人關愛環境的社會風尚和文化氛圍。
其次,在消費領域,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通過倡導公眾進行環境友好的消費向生產領域發出價格和需求的激勵信號,刺激生產領域清潔技術與工藝的研發和應用,帶動環境友好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同時,通過生產技術與工藝的改進,不斷降低環境友好產品的成本,促進綠色消費,最終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之間的良性互動,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此外,在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將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落實到位,還應推動信息公開與公正參與,完善多元化的環境監督體制。公眾參與是解決環境問題不可替代的力量。國際經驗表明,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和引導,公眾“自下而上”的參與不可或缺。公眾監督不僅可以強化對污染企業的環境監督,彌補政府監管力量的不足,還可以監督政府。隻有形成包括政府、企業、公眾、社會組織在內的主體多元化合作和監管模式,才能真正“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