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16日—18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12年全球年會在北京舉行。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世界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兒?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方向和路徑是什麼?中國如何調節收入分配機制?中外經濟學者、政府官員等與會嘉賓就此進行了探討和對話。本報擷取其中的真知灼見,匯集成編,以饗讀者。
中國對全球經濟平衡非常重要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彼得·伯特裡爾
中國現在消費佔GDP的比值慢慢增加,內部不平衡性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中國仍然需要制定政策來推動個人消費以及家庭消費
中國現在是全球經濟最大的增長點,我相信中國將會成為很平衡的經濟體,這可能要花很長時間,而且過程也是很困難的。世界經濟的傳統發動機是美國,美國的經濟總量盡管還是比中國大,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我們在講全球經濟平衡的時候,中國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近年來慢慢改變,我希望中國能夠平衡經濟,經濟轉型能夠繼續深化,能夠有7%—8%的經濟增長。這需要很長的時期,需要進行很多的計算和實踐。
中國的經濟轉型,首先我覺得重中之重是增加公共投資的有效性。現在中國公共投資的收益率相對比較好,而私營部門的投資收益率也在不斷上升。
其次,中國農村土地改革和轉型方面,我希望現在能出台更加市場化的農村土地政策,並不是要改變所有權,而是應該讓市場來進行主導。
第三,中國現在消費佔GDP的比值慢慢增加,內部不平衡性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中國仍然需要制定政策來推動個人消費以及家庭消費,中國的家庭消費已經在世界上落后很長一段時間了。
家庭消費佔GDP和投資消費佔GDP的比值現在必須要得到平衡,應該更加注重跟收入相關的政策。我要強調一點,要減少有城市戶口和沒城市戶口的人之間的差距,在城市裡沒有戶口的人正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現在中國沒有足夠的財政資源讓地方政府改革戶口的相關政策,所以在這裡我想再強調一下,中國必須要有進一步的財政改革。
我們說消費的時候通常會說到家庭消費和個人消費,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點,其實政府本身也是一個消費者,其消費佔GDP很大一部分。現在仍然有空間能夠改善政府對於社會安全和教育方面的投資和開支,這樣可以幫助中國平衡自己的經濟,對於國際社會也非常重要。
(本報記者 熊建整理)
鼓勵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改革設計得再周密,也可能有不少缺陷,因此需要鼓勵創新、鼓勵地方發揮積極性、允許試錯、積累經驗、再逐漸推廣這樣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
中國的金融改革中,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多數人都比較注意觀察那些中央做出的決策,比如大型商業銀行改革,匯率改革等。
同時,我們也要鼓勵自下而上的改革。有些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積極性也很高,都要求進行改革試點。它們感覺隻有通過改革,才能鞏固它們的經濟發展,鞏固它們的創新。與東歐國家的“改革疲勞症”不同,中國各個方面都呈現出比較強的改革熱情。不斷有基層提出來,希望批准它們進行改革的試點,還經常加上“綜合試點”,意思就是希望多要一點政策。
改革是一個允許試錯的過程,可以試點,最后做錯了,吸取經驗教訓,有些東西取消了,有些東西修正了。為什麼在中國這種現象比較多,在其他的特別是小一點的國家很少見到呢?我個人分析,像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城市和農村、東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發展又不平衡,世界上很難有國家給它提供非常成熟的經驗。
改革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開始即便是設計周密的改革,也可能有不少缺陷,但在試點過程中間就得到了學習,以后就可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實踐。
談起改革,有的同志抱怨,說改革就是誰先向中央要來政策,早晚都是推廣到全國。其實也不見得都是這樣。隻不過大家容易記住的,都是那些成功改革的例子,也有不少改革是試錯的,后來糾正了,大家慢慢就忘記了。比如農村信用社改革。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先進行一個省的試點,2003年的時候擴大到8個省份,再擴大到29個省份,前幾年又把海南加上了。但是第一個試點的時候,財務方案的設計就失敗了,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不可持續,改革不能獲得根本的成功。所以,要修正方案再發起第二步試點。這是一個有試錯、自我學習和取得經驗、不斷修正的過程。
中國是一個大國,有些決策可以繼續鼓勵創新、鼓勵地方發揮積極性、允許試點、積累經驗、最后再把好的經驗逐漸推廣。
(本報記者 林麗鸝整理)
專家解讀十八大報告——總體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社會建設:
文化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