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2016年12月19日理论导读

【导读】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实

2016年12月19日09:4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独家连载】《习近平用典》

敬民篇 为政篇 立德篇 修身篇 笃行篇 劝学篇 任贤篇

天下篇 廉政篇 信念篇 创新篇 法治篇 辩证篇

【学习文选】《学习文选》:六中全会为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

【学习路上】习近平强调干部家风建设 弘扬优良家风做好社会表率 

 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实

高等学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等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切实把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实。【详细】

 以审美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又简称为美育,它以审美对象特别是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的特征是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它必须以具体、独特、感人的审美形象(主要是艺术形象)使受教育者在审美愉悦之中非强制性地接受教育,通过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学习知识、完善道德、塑造人格、升华灵魂,使受教育者自由自觉地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详细】

 构建审美心性义理

美学者,人学也,属人文科学,作为理性研究审美现象的观念体系,必须把人、审美的人、美化人生和社会以至天下放在第一位,从感性至知性到理性,探寻审美心性在美化人生、美化社会、美化天下中的过程、机理、特征、规律和功能作用。对此,美学界或许有三大疑问。一是对美感研究这一中枢怎么办?套用体用关系,相对而言,在这里就得以心性为体、美感为用,这既是弘扬中华美学优秀传统、构建中国特色美学体系的需要,更是心性作为审美心灵的性质和本质必须得到充分体现;美感系统中那些有利于心性健康、心性美化、审美心性研究的,都欢迎,尽可收入囊中予以消化融化。【详细】

 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加快道路交通建设。“要想富,先修路。”便捷的道路交通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和运输成本,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一方面,做好道路交通规划,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高道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已建成道路的管理和养护,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此外,还应加大对施工质量、日常管理的监察力度。为此,交通、公安等部门应加强协同合作,积极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作用。【详细】

 人·体制·形势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构建起来的复杂综合体。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理顺各种社会关系,这就形成了各种体制,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在人与体制的关系中,人们的切身感受是体制大于人、强于人。好的体制是人发展的强大依托,不好的体制是人发展的无形枷锁。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如果体制僵化,不是理顺而是扭曲各种社会关系,就会扼杀人的积极性,整个社会就会沉闷、停滞。体制一活,社会关系一理顺,人的活力就会充分迸发出来。因此,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核心是体制改革;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核心仍然是体制改革,是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弊端。【详细】

推荐新闻:


习近平谈政治制度:不能突然就搬来一座“飞来峰”

习近平: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习近平: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

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责编:沈王一、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