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对话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要有全球意识【3】

2016年12月08日08:2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通过现代意识的清理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光大起来

李宗桂:所以始终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存在,就是开头我们谈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标准”问题。我们传统文化中有没有有价值的东西?哪些是有价值的?凭什么说它有价值?五四以来,很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受西学的影响,批判传统,批判固有的文化,包括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文化讨论以来,都有这个现象。当然现在也有反过来肯定甚至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意见。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就我个人观察,从官方到民间,再到学术界,大概持平的、比较理性的,就是有所扬弃的,有所批判有所否定、但又有所肯定、而且更多地想通过这个认真地挖掘、梳理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可能占多数。只不过具体来说哪些是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在一部分人中比较困惑,在实践操作中也有这个问题。

林安梧:“孝”“悌”“慈”,这三者是中国民族永生的奥秘。“孝”是对我们生命根源的一个崇敬,顺着这个生命根源的横向的展开;“慈”是顺着生命根源来的纵线的延长,这就是中华民族为何历数千年而不衰的奥秘所在。我们的教养如果能够把这三个字好好地发挥出来那就够了。就害怕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只重考试,社会教育只重竞争,家庭教育则重娱乐或者只是温饱。我曾想过,其他各个文化传统中,埃及已经不是古埃及文化了,希腊也不是古希腊文化了,唯独咱们中国还是中国文化,自本自根。

李宗桂:我觉得“善”这个理念非常重要。我的看法是,和仁爱一样,善的理念或者求善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民族心理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头谈到止于至善,大概整个中国传统社会都以善为追求。当然,这个“善”不单单是“善良”的问题,实际上“仁政”也是一种善。我们古代,特别是在下层社会,很多问题的解决,恐怕是靠这样一种善的精神来实现的。今天我们社会很多问题的存在,与缺乏“善”的精神是有关系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今天还是需要光大“善”的传统。传统文化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我们怎么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问题。

林安梧:之所以会起作用,原因在于“人”作为一个人的特质、人的觉性超越了人的生存本能。生存本能是一种自然的本能,而良知良能不是一种自然本能,良知良能是一种自觉的一种动能。所以我说良知者知良也,良能者能良也。你能够知道哪个是对的,并且实践它,这就是一种觉的动能。所以觉的动能不是本能,它是一种自觉的动能,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主体能动性。人之所以会有一种善的追求,有一种自由的渴望,自由之为自由不是只是消极地解脱束缚而已,不只是人身意义的自由,也包括精神意义的自由,也是积极地寻求、确认。当生命有积极地寻求、确认,才会有真正自由的妥适感。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可以看到人真的是有善的动能。孟子讲“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从信、美、大、圣、神,这样一个连续的发展,其中的动能就是人的求善。

李宗桂:我们说“善”是一个至高的道德,也是一种正当的行为,但“善”并不是空洞地摆在那里的;要把“善”变成现实的行为、落实为生动的实践,需要有一个主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同时,还需要你刚才所说的“觉”,去认知、去追求、去实践,把“善”真正变成自己内心的、充实的价值理念,一种精神支撑。不仅如此,还要把它推广到社会上去,在和他人、和社会、和国家民族这样一种关系的层面去落实。否则的话就会成为一种博物馆的文化,或者成为一种装饰,只是供人观瞻,落不到实处。当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成为具有充分自主精神的、独立价值理念的公民的时候,我们的这样一种人格养成的教育才真正成功。在这个意义上讲,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当然这不是割断历史,否定传统,而是在传统上开发出新的东西来。

我们今天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正当其时,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和平崛起,在内部发展比较快的情况下,我们社会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多方面着手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寻找价值支撑,具有很强的正当性。而这也是我们今天构建新型现代文化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实践。因为我们今天构建现代文化价值体系,首先要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同时还要面向世界,要有全球意识,全球眼光。但另一方面,又要有传统的支撑。因为我们民族本来是有着深厚传统的,是有5000年深厚文化的民族。

我经常说,我们有着尊重传统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还要通过现代意识的清理,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非常优秀的成分光大起来,成为我们今天的精神支撑,成为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给大家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道,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有序,大家心理更加健康,人际关系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从而使中国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使中国真正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的弘扬、鉴别和创造性的发展,应该是时代的必然,历史的必然。

(作者简介:李宗桂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系台湾大学哲学博士,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山东大学儒学文化协同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上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