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对话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要有全球意识【2】

2016年12月08日08:2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让传统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合理的传承机制

林安梧:你提到中国古代社会“君子思不出其位”,它强调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忠、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这就是一个“知止”的传统,这在我们华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文明就是一个“知止”的文明。比如说我们讲到文明的概念,《易经》“贲卦”(上艮下离)就讲“文明以止”。这个地方是很有意思的,就是说我们这个民族很强调人必须回到自身,不是回到一个个体的“我”,而是回到一个“家”,回到一个放在整个天地之间家庭、宗族的“家”,有一个恰当的安身立命。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个民族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它不认为人的生命是以个体之“我”为核心来思考的,而是将其放在一个血缘亲情的脉络、一个天地自然的脉络、一个文化教养的脉络中去,强调要有所“止”。这个“止”在生命中有所“安”,有所“安”才能够有所“立”,整个儒学都很强调这个。

李宗桂:我想你所讲的这个问题已经进到更深一个层次,也就是传统文化怎么在今天发挥作用。我们应该给它提供一个土壤,让传统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合理的传承机制。比如你所讲的“三代同住一个社区”,比如有祭祀的空间和场所、方式等等,这实际上就是怎么使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开头讲到“止”的问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知止”,“发乎情而止乎礼”,知道该止于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程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个方面。

林安梧:我插一下,一般都会认为所谓守规矩就是教条地规定你该怎么做,其实“知止”不只是当儿子的要知止、当臣子的要知止,当父亲、当国君的一样要知止。“知止”是有一个终极目标叫做“止于至善”。

李宗桂:止于至善、止于礼、止于文明,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这就是“知止”。这些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些方面,而且在历史上确实起了很积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在现实的社会组织架构中要求你有规矩,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价值理念上让你有所攀登、有所追求。

林安梧:时间历程上是永无止境的,而就其根源上讲它既是天理,又是心性本体。“知止”也有一个可以积极应对现实的地方,比如你接到一个垃圾简讯或诈骗电话,这就是对方的“不知止”,已经逾越了作为一个公民所应该做的理性的行为,逾越了基本的做人的价值标准。他作为“人”没有止于“人”,作为“公民”没有止于“公民”。现在很多人会误认为强调“知止”是妨碍我们进步,其实并不是,反而会成为促进我们进步的动能。国家可以建立一个机制,比方说对于诈骗电话,设立一个举报号码,一旦接到诈骗电话就打过去,告诉他我是什么时候接到这个电话,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然后他就会马上去查,查到以后就可以去处理这件事。所以这就是“知止文明”,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应用。所以我觉得回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里面。

李宗桂:所以我觉得这些话题很有意思。包括你刚才讲到家族理念、伦理亲情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考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思考点。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法社会,血缘伦理亲情弥漫于全社会,泛化为整个社会的普遍心理。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从批判角度,以封建主义帽子一扣,就简单化地把它否定了。今天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反省,比如说伦理亲情,家族血缘观念,其实在古代社会对于家族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认同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社会发展的作用。所谓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观念,往往是通过血缘伦理亲情的认同,然后逐渐外推、引申开来。对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价值的认同、共同文化理念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中国人的这种天下一家的理念、民胞物与的情怀,对于社会进步、民族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我们讲反帝就是爱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争取民族独立,很重要的动因就是我说的家国情怀。

今天来看,过去讲的“民胞物与”的理念、天下一家的情怀,还是有它的合理性。特别在现在这样一个陌生人社会,人际关系逐渐疏离,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交往越来越少,心灵越来越孤寂,这种情况下我们强调伦理亲情的重要性,把狭义的伦理亲情推广为社会的普遍的温情,人与人之间以同胞兄弟的观念相对待,这样我们的很多社会问题会相应地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林安梧:刚刚宗桂老师所提我非常赞同。这也同我们前面所说的“三代同住一个社区”相通。三代同堂当然有些困难,但我想同一个社区就会比较容易,如果能够落实,就可以继续保住原来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亲情伦理的载体,以亲情伦理培养出仁义道德。

用我的话来说是在血缘性的纵贯轴底下,而这个血缘性的纵贯轴包括了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血缘性的自然的联结、亲情伦理,血缘亲情伦理所生长出来的另一种更高超的人格性的道德联结,就是我们所讲圣贤教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想这是都肯定的。回过头来我们必须好好的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面,寻找一个载体,让它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其次就是前面提到的把亲情、孝悌、人伦之道推而扩充之,形成一个更深化的社会温情,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原来我们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一转以后反而是“老人之老以及己之老,幼人之幼以及己之幼”,这样一种新的转化就很有意思。我觉得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原来的孝悌人伦之道的现代化的转化及发展,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价值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里面,不断地适应、转化、沟通、成全和不断地扩大深入。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