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宇燕
开放带来经济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繁荣发展,这是被古今中外经济理论和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深刻道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讨论了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逻辑。他认为,经济发展无非是人均收入增长,而人均收入增长的唯一来源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分工和专业化。他还指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如果省略中间环节,便得到了所谓“斯密定理”:经济繁荣来自于市场规模的扩大。随后,大卫·李嘉图指出,即使某国在生产两种商品时都没有优势,但只要它生产与贸易伙伴相比差距更小的商品并拿来交换,双方同样可以获得福利改进。这种“比较优势”论,强化了自由贸易是经济繁荣基本源泉的理念。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开放发展的朴素思想和理念。比如,《史记》载:“以所多易所鲜”。又如,《淮南子》载:“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工拙”与亚当·斯密所说的分工与专业化的结果是一回事。“工”与“拙”不仅包含来自分工与专业化的绝对优势或劣势,而且暗示着比较优势或劣势,还与专业化生产引发的技术或工艺创新密切相关。“有无”与“多鲜”,更多是指生产者所处独特环境带来的要素禀赋优势或劣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作出巨大贡献的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赫克歇尔提出的“要素禀赋”说与“有无多鲜”说,在精神实质上可谓异曲同工。人类福祉提升源于实行鼓励“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的政策,这一理念很容易推广至国际贸易领域。
开放是强国之策、发展之要、富民之路。世界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一发展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表现得更为明显。相通的概念内容广泛,但其“硬核”还是各国通过拓展市场规模来促进国际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其中开放发展理念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功能。科技创新既涉及自主研发,也涉及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技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在一个国家间相互依存度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世界里,没有与外部的良性互动就不可能有内部的协调发展。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频繁发生且影响人类生存的时候,绿色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采取行动加以应对的议题。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个人的发展,发展成果也应由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分享。开放发展理念的重大价值也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上。G20杭州峰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的正是开放发展理念的成就。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要条件
韩保江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告别了追求数量、规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优化经济结构、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实现增速调整、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方式转变和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除了要继续发掘国内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发展动能和潜力,还必须继续借力国际市场和资源,尤其是借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因此,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国内双向开放,继续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要条件。
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继续提高外需和外资的贡献度。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同时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千方百计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出口,继续保持和增强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力,仍是必要的政策选择。同时,吸引尽可能多的外资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是解决我国实体经济投资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不仅要通过制定负面清单和各种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政策来吸引外资,还要通过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领域和完善法治环境来吸引外资,尤其是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教育、医疗、法律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
推动结构优化需要深入参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经济结构优化应在扬长和补短两方面下功夫。扬长,就是更加注重发挥优势,延长我国优势产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不仅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工厂,而且需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通过与合作方的差异性、互补性合作来实现共赢。补短,就是补齐产业和产品短板,尤其是加快补齐技术、专利、品牌等方面的短板,切实推动“中国制造”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迈向“中国创造”。只有实现经济发展质量跃升,才能更好融入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投资便利化带来的竞争力红利,并促进世界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借助世界智慧和国际智力。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应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等世界智慧。同时,大力引进国外人才,借助国际智力推动创新发展。应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逐步达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赵晋平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开放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在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制约工业化的“外汇缺口”问题,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加快工业化进程,主要目标是出口创汇。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要实现转换、增长要实现中高速、产业要迈向中高端,这要求开放战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价值链提升。
当前,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外部经贸环境呈现出新特征。概括来说,对外开放面临“三期叠加”,即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修复期、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新一轮经贸规则构建期、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比较优势转换期。外部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挑战主要是:外需不足与竞争加剧抑制我国出口增长;国际金融风险增大;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构建给我国外贸带来较大压力。新机遇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提升的机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有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高端产业活动加速向我国转移;高端人才加速回流;我国企业低成本海外并购面临机遇;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机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机遇。
总体来看,当前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本在于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尽快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营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推动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这需要打造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同以往相比,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将更加均衡,从以往以贸易为主转变为贸易与投资并重,在贸易领域从以往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在投资领域从以往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进来”从以往引资为主转变为引资与引智、引技并重。对外开放的领域将大大拓展,从经贸领域向金融领域拓展,从实体经济领域向规则与治理领域拓展。对外开放的对象将更加全面,从以往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转变为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并重,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的水平将大幅提升,从“大进大出”转变为“优进优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将大幅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将大大提高,在全球范围内保障资源安全的能力将大幅增强,战略纵深与发展空间将大大拓展,促进竞争力提升与价值链升级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基本形成。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吕 炜
将开放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开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提供了行动指南。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客观需要。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超越多边贸易体制的势头;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态势发生重大变化,为新兴经济体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同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落差不断缩小,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具备了谋取战略主动权的条件。但是,同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相比,我国开放水平和相关体制建设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只有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才能更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才能有效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带来的挑战。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为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定位注入了新内涵。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要求我国从国际潮流的顺应者转变为国际环境的影响者和改变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这意味着我国将更多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将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在扩大开放中同世界各国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共赢格局,把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对接起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更强调在扩大开放中内外兼顾、统筹内外的重要性。例如,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把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串联起来,形成国内国际一体化开放的新格局。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需要从全局高度厘清思路。首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其次,完善沿海、内陆、沿边三位一体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深化沿海地区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扩大内陆开放,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再次,加强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
(作者为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
推荐新闻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