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09:0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学习文选】《学习文选》:G20杭州峰会是引领世界的新起点
【学习路上】探究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与理论基础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早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就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警示人们如果过度使用农药,人类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此书在世界范围引起较大反响。近些年来,全球性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引起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已成为世界性共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庄严宣示。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并发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号召,为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详细】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实支撑
人类社会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地球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承载容量,不仅地球上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总存量存在极限,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也受到自然恢复、更新速率的限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能超过地球的生态阈值:当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需求超过生态阈值时,经济增长就会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一旦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被突破,生态系统及其支撑的社会经济系统就将走向崩溃。因此,人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个合理的“度”。【详细】
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政治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新气象、新作为、新面貌层出不穷。如果说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社会政治新生态则是来自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主动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进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与“从政环境”一并提出的一个概念。正所谓:“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如果大生态出问题了,具体环境只会变本加厉地恶化,而不可能自我修复。【详细】
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 不断谱写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
我国航天事业在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起步,经过60年创新发展,形成了富有成效的系统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积淀传承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显著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我国已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详细】
长征英雄史诗的当代启示
在过往的岁月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走向,因而有着特别的意义。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就是这样的事件。作为长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夺取全国政权,前后用了28年时间,中央红军完成长征恰好位于这段时间的中点上,客观地折射出红军长征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的转折意义。如今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不只是要缅怀和感叹红军将士所创造的英雄业绩,更重要的,是从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为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提供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推荐新闻: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