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综合报道

杜飞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6年07月13日08:1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高度,揭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主题。习近平同志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高度,以一系列逻辑严密、精准深邃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在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统一中明确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为新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一,提出“两个不可替代”和“两个更加”,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工作者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如何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景。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两个不可替代”和“两个更加”,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时代发展进步的维度、哲学社会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广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进一步明确了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当下我国正在经历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而只能独立自主地探索前进的道路。在这一充满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解决好国内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又要面对国际上各种思潮与主义的挑战和竞争;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又要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伟大思想和伟大创造。“两个不可替代”和“两个更加”,必将极大地激发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以科学研究报效祖国的巨大热情,从而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获得更大的动力和活力。

第二,提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明确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什么?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逐渐丰富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经过实践检验、为人民所公认的正确选择,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所在和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明确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保证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在研究并解决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第三,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明确回答了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哪里、优势何在、如何构建、怎样发展,是关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三个方面作出了深入回答。关于继承性、民族性的深刻论述,要求我们既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又要彰显文化自信,强调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关于原创性、时代性的深刻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之所在,明确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经验。关于系统性、专业性的深刻论述,全面描绘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揭示了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必须加快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的科学路径。可见,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深刻论述,明确回答了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

第四,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明确了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同样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需要党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才能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用,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才能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让理论观点在自由、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中各展所长、互促互进、不断创新。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从指导思想、体制机制、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学术氛围等各方面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综合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