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选】《学习文选》:2016年中国经济改革“着力点”
【学习路上】习近平谈高新区发展: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
守住增长底线靠什么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7%。为了实现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0年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未来几年保持6.5%的GDP增速就成为了底线。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因此,有人对未来几年是否能够守住6.5%的增长底线产生了一些疑惑甚至怀疑。其实,中国GDP增长率的短期相对回落,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长期趋势。【详细】
“三大预言”不靠谱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前后,美欧意识形态领域抛出了“西方民主制度将一统天下”、“新自由主义将成为全球普遍模式”以及“21世纪共产主义将在历史上消亡”三大预言,将预言的攻击矛头主要对准了社会主义中国,并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了“中国崩溃论”等新论调。虽然这些唱衰中国的预言漏洞百出,在中国崛起的现实面前日显苍白无力,甚至那些唱衰中国的西方国家本身也陷入经济和政治泥潭中,但是这些论调可能构成一种杂音,对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干扰。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应当如何认识这些预言的实质和危害?【详细】
“中国崩溃论”必然崩溃
伴随着中国改革,西方世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必然走向失败的论调从未间断,这种论调之所以幽灵般地久弥不散,一方面由于长期冷战思维的惯性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世界在中国崛起中国际份额下降带来的不满。无论西方社会怎样唱衰中国,无论“中国崩溃论”的杂音还要持续多久,中国的改革进步依然还会延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会因为这些声音的存在而止步不前。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冷静观察,沉着思考,谨行慎动,既要保持定力,又要去伪存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不偏,道路不离,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止,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事实说话,相信世界会还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公道的评价。【详细】
官民之“界”在何处
国家与个人、官员与百姓之间存在着怎样微妙的关系?约翰·密尔给出了答案。他在《群己权界论》中提到,所谓“群”与“己”的关系,就是公域与私域或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第一大关系”。大凡一个健康发展、繁荣稳定的国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把握并处理好了这样的关系。密尔为处理这“第一大关系”确定了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所要办的事情,如果由个人来办比政府办会更好一些,那政府就应该放手让个人去办;第二,有那么一种事情,虽然由一些人来办未必能像政府官吏办得那样好,但仍然适宜由个人而不是政府来办,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第三,在任何情况下,政府都应尽量少干涉,因为不必要地增加政府的权力,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详细】
文明祭祀,需要唤醒“自省”力量
清明节留给中国人的记忆,不仅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画风。“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说的是清明时节到郊外踏青;插柳、斗鸡、蹴鞠、荡秋千,则是古人在清明前后开展的文娱活动。现如今,与清明节相关的家族传统、宗族观念,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被慢慢消解,与此同时,如何以国家名义纪念英雄先烈,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有一些新闻似乎只要改变一下日期即可再次用来“描绘”现实。比如多年前就有媒体报道,又是一年清明时,有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发现,一些本该追思先人品德的祭奠活动,却变成了摆谱比阔的“名利场”——这些年,如是的清明节“旧闻”一再被“复制”。【详细】
推荐新闻:
习近平讲话阐明新闻舆论工作"魂"与"神" 48字廓清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