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选】《学习文选》:2016年中国经济改革“着力点”
【学习路上】习近平强调“重农固本” 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民发红包
中国经济发展有“中国节奏”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PMI)指数。由于指数回落至49.4,创2012年8月份以来新低,海内外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此前“唱空”中国的论调似乎又有了新的依据。对此,专家指出,PMI的探底一方面受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有“中国节奏”,中国新旧动力转换的步伐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外界的嘈杂之声而改变。【详细】
探寻“新消费现象”②:新消费还需“新引擎”
虽然新消费在提振经济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但与众多成熟的消费市场相比,仍面临不少问题。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指出,当前消费结构升级遇到的主要问题有4点:一是品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服务供给水平总体不高;三是消费成本居高不下;四是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详细】
“全面两孩”落地满月 探访不同年龄段的生养困惑
今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两孩”时代,舆论中诸如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低、儿科医生资源紧缺等新闻随之持续见诸报端。如今,这一政策落地已超一个月,“单独两孩”政策落地也有两年多的时间。那些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有着怎样的生养困惑?【详细】
为新常态标示“民生”新注解
新常态的深度调整,供给侧的攻坚改革,无不需要以社会政策和民生保障托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民生保障更需未雨绸缪。连日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倾心绘就“十三五”规划省域蓝图;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相继落下帷幕,勾勒未来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一幅2016年的民生建设图景,逐渐清晰。【详细】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认知、认同、选择、购买和使用消费产品的活动。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收入水平、购买动机、外界环境、价值观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中,价值观作为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根本取向,决定着消费行为的外化和输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近年来,青少年群体当中出现的诸如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甚至低俗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不良消费行为的产生,与其缺乏正确的价值坐标、鲜明的价值立场不无关系,这就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化育。【详细】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