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唐钧:中国老年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2】

2015年07月06日15:38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原标题:唐钧:中国老年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

二、“十二五”期间老年服务业发展的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十二五”期间,在老年服务领域还存在诸多显而易见的缺憾。譬如房企、险企积极的资金投入,却主要把功课做到了“养老地产”上。在一些媒体的合谋下,2013年被奉为“养老地产元年”, 2014年更被热炒成“养老地产沸腾年”。[13]这一轮炒作,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市场,都造成了极大的认识误区。

概括起来,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出台很多,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没找到解决老龄问题的突破口。第二,资金投入不少,但只见枝叶疯长,既不开花更谈不上结果。究其缘由,大致有三:

(一)重视增加床位但忽视使用效率

“十二五”期间,老年服务机构床位数的增长成为政府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规划中的指标是每千人30张床位,加总起来应该是636万张床位,[14] 按前文中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计算,截止到2014年,已经完成86.7%。

但是,随着床位数的不断增加,床位利用率却在不断下降。如前所述:2010年,3149万张床位入住242.6万老年人,床位利用率为77.04%,空床率为22.96%。到2013年,493.7万张床位入住307.4万老年人,床位利用率下降到62.26%,空床率为37.74%。如果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4年的数据计算,551.4万张床位入住288.7万老年人,[15] 床位利用率为52.36%,而空床率上升为47.64%, 差不多接近五五开了。这说明,光重视增加老年服务床位的工作思路是有问题的,其结果就是导致了一个床位数和空床率同时快速增加的怪圈。

资料来源:2010—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民政部网站(http://cwsmcagovcn/article/tjbg/)。

(二)空讲潜在需求而不看有效需求

“十二五”期间的老年服务业之所以热得烫手,是因为很多投资者都看到了正在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的“商机”。于是,便有“专家”就此炒作起来:美国怎样,欧洲怎样,日本怎样,不一而足。但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却被忽略了。如今正在或者即将跨越老年门坎的这一代人,正是二战以后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在发达国家,这是经历了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一代人,所以他们大多属于富裕阶层;同一代人,在中国却是从计划时代走过来的一代人,他们大多属于中低收入阶层。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国情:中国8000万的企业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金经过“十一连涨”,到2015年是平均2200多元。[16] 且不说每月服务费万元以上还要数百万元押金的“高大上”养老地产、养老社区,即使是收费在3000—5000元的中档水平的老年服务机构,光凭养老金收入,绝大多数老年人也无福消受。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消费者有购买欲望也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而消费者虽有购买欲望但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只是潜在需求。当我们错把潜在需求当作有效需求来做市场策划时,美好的愿望岂能不落空?所以,拿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简单比照,似乎很不负责任。我们不是反对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问题在于学什么,怎么学。我们也不是绝对抵制“高大上”,但那纯粹是市场的事,应该按市场规律去发展,政府反倒不必过多操心。

(三)政策面面俱到但缺乏重点突破

如前所述,“十二五”期间出台了很多养老服务政策,看似面面俱到,但却没有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中国2亿老年人中,最为困难的群体是失能老人,而其中又以完全失能老人为甚。一个政府正式公布的数字是: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2亿,其中失能老人数达到3700多万。[17] 当老人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时,其处境的窘困和无奈是难以言表的。尤其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不但自己痛苦不堪,还连累全家都不得安宁。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失能老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人的问题意义重大,应该是发展老年服务的突破口。

从数量上看,2亿老人中有1000万完全失能老人,占5%;3000万部分失能老人,占15%;还有1.6亿健康或轻微失能老人,占80%。由此看来,现在所说的“90—7—3”或“90—6—4”可能有其疏漏之处。如果纯粹从需要出发,应该是“80—15—5”。

同时,就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服务的体系框架和结构层次而言,应该是:居家养老主要针对健康或轻微失能老人,完整的表达应该是社会服务和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服务;社区养老主要针对部分失能老人,重点放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机构养老主要针对完全失能老人,对他们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专业性长期照护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养老服务的层次结构的理解也许有误区。似乎被误解乃至曲解为:富裕的老年人可以追求“高大上”的机构养老,而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就只能将就着宅在家中度过晚年。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不走出这些老年服务的误区,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有长期照护需要的老人因没有支付能力不能接受机构服务,老年服务机构空床率高经营亏损难以为继,机构发展不能持续拉社会福利事业的后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迟缓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