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异化劳动:一个经典的话题【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析

杜梅萍

2015年02月09日13:35   来源:前线网

原标题:异化劳动:一个经典的话题

02以人的本质为中心的哲学批判
 

“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凡是成为他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文本中提到的异化劳动的第一个规定是,从生产的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即“物的异化”。这个规定是表示,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处于异己的对象性关系之中。劳动作为人的一种活动,本来表现为对对象的占有,是人将其自身的意志和力量客观化于对象中。由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资本家拿走的越多并转化为更多的资本,反过来继续统治他、奴役他,但是,工人占有的对象却越少,并越受其对象(即产品)的奴役和统治。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

  “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文本中提到的异化劳动的第二个规定是,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生产活动相异化即 “自我异化”。 对劳动者来说,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异化的活动。这种异化表现在:劳动从人的内在需要变成了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劳动不是人的需要,而是一种手段;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是属于别人。这种异化的结果,就把人降低为动物。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生活本身仅仅表现为生活的手段。……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文本中提到的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是,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类”的意思就是物种。马克思和费尔巴哈一样, 也是把人作为一个“类”进行抽象的, 但是结论和费尔巴哈的不同。马克思不是把人的本质看作是理性、意识和心, 而是看作生产劳动、实践,人的劳动实践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从抽象的人过渡到现实的人的研究, 这显然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但是,人的劳动一旦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并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这就带来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不再证实人的本质,而变成了“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文本中提到的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是,人同人相异化。通过前面三个异化的规定,马克思自然推导出了人同人相异化这第四个规定。因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同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表现和证实。在异化状态下,人同他人的关系不再成为自身本质的证实,而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关系,事实上表现为私有财产的两个对立面: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劳动者的劳动是不属于他的,而属于另一个存在物。这个存在物占有了劳动者劳动的产品,同时就占有了他的劳动,支配了他的本质。马克思认为,这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统治工人的异己力量,就是资本家,如他在《手稿》中指出的“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这里,马克思已认识到,生产中的物质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异化劳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这就为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中构建起完备的剥削理论做了准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