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习路上

习近平的“战略思维价值取向”:以实现民族最高利益为目标

2015年02月09日10: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路上”大型网络数据库  点击进入

编者按:最初作为军事术语概念,“战略”一词数千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作为一个国家、政党的领导抑或普通的基层干部,确立战略思维对于日常工作十分必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依据国内外大局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科学的价值取向十分鲜明。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战略思维价值取向的重要论述,对于提高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水平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基点: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2012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广大干部一定要注重在养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战略思维是对战略问题进行思考与谋划的思维方式。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邹安乐撰文指出,战略思维的价值取向宣示着价值主体在对事物价值大方向衡量中,确立其相对有利于自己的价值目标,从而做到“取”向,表征着理性层面的坚守和实践层面的贯彻。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代表党和国家,从内政外交各个领域,在军事战略、文化战略、政治和经济建设战略、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生态文明战略等多个方面,进一步阐明了战略思维价值取向必须牢牢定位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上。

早在2012年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就曾指出,“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当选总书记以后,习近平更是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为我们党战略思维价值取向的恪守,提供了思想指导。可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和立党之本,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价值取向的核心。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季明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永远行进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征途中,不会停止,不能结束。马克思主义政党,决不能脱离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脱离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其先进性就无法体现,就会退化变质,丧失先进性。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密切联系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永远行进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征途中,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导向: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众所周知,国家的战略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党的战略思维,其价值取向不仅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必须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正确的导向。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2014年3月28日,他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时进一步强调,“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有学者指出,这是新一届领导层调适外交战略思维的必然结果,也与南海局势等近年来发生急遽变化,成为国家核心利益具有密切关联。

当前,为有效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特别要高度关注海洋安全、海洋权益,努力建设海洋强国。2013年7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海洋是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世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这体现了习近平战略思维价值取向的与时俱进。同时,习近平还以宽广的眼光看世界,在2013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他曾阐明,“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指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构建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同其他国家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是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目标,也是新时期中国在有关世界秩序问题上的思考之一。有学者认为,新时期中国的大国外交,首先,要能更为有效地维护和增进自身国家利益,这是大国外交最为基本的诉求和目标。比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世界,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中国利益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为有效地保护自身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在各国都重视发展软实力的时代,如何拓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其次,中国的大国外交还意在表明,中国将积极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与完善,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负责任地承担与自身实力相称的大国责任。这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一种期待。

以实现民族最高利益为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大的战略思维总以维护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为原则。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中国梦”战略思维,这蕴涵着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价值取向。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战略思维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还体现出领航中国的战略思维实现路径。2013年3月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要实现中国梦这个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目标,必须注重战略思维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一是国内民富国强,二是国际合作共赢。国内维度上,中国梦也是人民的梦,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必然直接连接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新一届常委见面会上曾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时更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习近平的战略思维,其价值取向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多次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同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有媒体指出,“中国梦”这一概念提出后1个多月,便传遍中华大地。中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201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中国梦”成为该年度使用频率上升最快的新词;而到了2013年,在不同机构涵盖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的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盘点中,“中国梦”都当仁不让地高居榜首。使用频率迅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通中国民众对于这一平实概念的强烈认同。近日,人民日报刊发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照耀中国梦的思想火炬》一文,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

(文中部分内容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前线》杂志等报道)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观”系列特稿:


之十一:习近平的网络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之十:习近平的法治观:依法改革依法反腐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之九: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之八:习近平的尊师重教观: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之七:习近平的军事观:听党指挥是灵魂 能打胜仗是核心

之六:习近平的经济观:勇于改革、稳中有为、关注民生

之五:习近平的国际合作观:以“中国智慧”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之四:习近平的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之三:习近平的党员观:总书记教你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

之二:习近平的教育观:公平、立德、改革,方能人生出彩

之一:习近平的人才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