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孙丽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11月04日14:4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民生问题的新思路以及实现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道路发展民生事业的宏伟目标

民生问题,大体可以从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三个层级上理解。

第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解决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老百姓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吃穿用住行几方面。这是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生存下去;

第二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要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这些民生问题就包括了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分配等等;

第三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应当包括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和保障,比如养老,安全(食品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法治环境、生态环境等等方面。

要让我们的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命有尊严,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期盼。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会导致三个层级的民生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得民生问题的解决变得非常繁杂和困难。

1. 在数据中比较。

2013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的文章《改革开放35年的巨大成就》中指出,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5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35年,也是社会保障事业从低层次到制度建立再到全面推进的35年。

十八大报告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部分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

可以说,纵向比较,我们的民生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举几个数字进行一个对比,引自《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白皮书》的数据。一个是粮食产粮: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5.8亿多吨),实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二个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产量超过了5亿吨。民以食为天,粮食增长,对于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为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个是住房的情况:2012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都超过了30平方米,分别是城镇人口为32.9平方米,农村人口为37.1平方米。与1999年比,当时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4.2平方米,发生了大的变化。在2000年的白皮书中,有对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器的统计数字,而现在的统计数字中哪里还有家电的统计呢?由此也可以看出百姓需求变化以及民生发展的升级换代过程。再看看医疗卫生方面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超过13.2亿。还有,目前我国居民的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这样大的改善,对一个国家来说,对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无疑就是一种福音。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因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确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等等。这些突出的环境问题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社会反映强烈。所以新的一届党中央就作出了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而且要让绿色GDP的增长入心入脑。

这些都是大的变化。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民生事业上投入了大的资金,花费了大的气力,也取得了大的成效。

2.十八大以来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准确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跟进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对于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十分重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我们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保证。

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就是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让每个人都能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是新时期民生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河北、河南、甘肃等省的多个县乡村调查研究,对扶贫工作、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一切为了人民的福祉。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也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一首广为传唱的主旋律歌曲的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我们深信,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贯穿在邓小平同志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中,贯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贯穿在勤劳智慧和与时俱进的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和美好追求中。

3.对新时期民生建设谈几点想法

一是以人为本,在依法治国的思维框架下,推进民生改善与民生建设。今天面临着要解决的大量民生问题属于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意义上的民生问题,比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等等,与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密切相关,与依法治国密切相关。

二是政府主导,统筹兼顾;顶层设计,科学推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他在今年的5月14日至15日到天津调研民生工作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三是实事求是,合理预期,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四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必将大大提升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准。但是在实现目标的伟大实践中,仍然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因为幸福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讲堂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