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合作: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在人文领域,双方表示要重视青年交流,鼓励两国高校交往,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2014年和2015年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双方要共同搞好互办“旅游年”活动。要加强卫生医药领域合作。中方感谢俄方对修复和保护中共六大会址给予的支持。中方支持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申办2020年世博会。
——《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3年3月23日)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
中国和欧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都是东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和杰出代表,几千年来相互促进、相映生辉。我们要共同坚持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2014年3月29日)
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解读】
《孟虹:习主席演讲推动世界了解当今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此次习主席访问这一重要的国际组织,并发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和“国际合作观”,对于世界各国深入了解快速和平崛起的当今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非常必要和及时。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详细回顾了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漫长丰富历程,指出了中西跨文化交流中一度出现的“冲突、矛盾、疑惑和拒绝”及“学习、消化、融合和创新 ”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强调未来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互相包容、多元并存和平等相待的重要性。
《光明日报: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走出去战略》
应创新传播形式,在传播媒介上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电影等的作用,在传播平台上发挥外交、商务、体育、展会等渠道的作用,重视民间组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化交流形式,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提高文化产业营销力度,增强营销实效,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习惯,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关专题 |
· 学习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