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我国原料乳生产模式演化路径研究

2014年04月01日10:04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我国原料乳生产模式演化路径研究

  根据我国奶源基地的长期实地调研情况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我们对我国原料乳生产的主要模式进行了重新界定,根据产业链中利益关系主体的不同关系划分为四种模式:散户模式、奶站模式、养殖小区模式和牧场模式,并对四种生产模式分别产生和形成的基本条件以及外界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一、原料乳生产模式演化形成的内在条件分析。奶牛养殖初期,我国主要有国有奶牛场养殖和散户养殖两种形式,当时散户养殖并不是奶源供给的主体。改革开放后,散户养殖比重开始在政府政策鼓励下逐渐加大,由于散户养殖对养殖技术操作要求相对简单、养殖成本较低,同时饲养方式灵活,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家庭经营的特点,成为我国最普遍的养殖方式。现存的其他生产模式都是在散户模式发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二、原料乳生产模式演化发展的外部动力分析。原料乳生产模式的演化除了其本身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性之外,其生产模式的演化发展同时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分析引起其变化发展的外部动力包括:积极的乳业政策推动生产模式的演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生产模式不断发展; 高昂的交易费用要求生产模式必须转化;松散的契约关系加快生产模式的优化。

  在我国原料乳生产发展模式演变内外动因的基础上探索原料乳生产模式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总结出,我国原料乳生产模式的整体演化发展必须在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完成,甚至有的需要通过法律来实现。现有的四种原料乳生产模式,也许某种模式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长期存在,但只要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规避风险、稳定契约并确保原料乳质量,养殖主体与乳品企业的相关利益机制就会向牧场模式演化。这个过程可能是从散户、奶站、小区模式最终走向牧场模式,也有可能是从散户模式、奶站模式直接过渡到牧场模式,无论如何,原料乳生产模式的管理、风险防范及利益联结机制将会更完善,原料乳质量将更有保障,最终实现我国乳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此文原载于《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7期)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