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解读“继续向贫困宣战”

2014年03月24日15:47   来源:人民网-开发区频道

原标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解读“继续向贫困宣战”

2014年1月刘永富主任在广西隆安县调研扶贫产业发展情况3.JPG

2014年1月刘永富主任在广西隆安县调研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三)“宣战”,为何战?改革“深水区”、贫困“硬骨头”、扶贫攻坚期。

  改革进入深水区,30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多半是“硬骨头”。

  我们知道这样一些事实——

  到2013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有西藏、甘肃、贵州、新疆、云南和青海6个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区)。重点县4602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重点县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六成,不少农民有病不能及时就医。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仍有8.3%的农户居住在竹草土坯房。全国还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还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全国仍有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在有的边远山区,孩子每天上学要走2-3个小时,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看到这样一种趋势——

  现存贫困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艰苦、脱贫难度很大。而且,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状,挑战着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传统扶贫开发方式,发展中的新贫困问题凸显。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现在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确实发自内心地牵挂他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

  是的,我们党当年率领农民闹革命,承诺要为穷人打天下,也依靠穷人坐了天下,如果坐了天下忘记了穷人,这不只是一个信用问题,而是关系着我们党和社会制度的性质问题。

  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从几次实际行动上的向贫困宣战到今年“两会”发出“继续向贫困宣战”的强音——这一系列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预示着向贫困宣战正走向“决战”态势。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广东省连南县六联移民新村了解建档立卡情况4.JPG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广东省连南县六联移民新村了解建档立卡情况

  (四)“宣战”,如何战?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创新扶贫。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7年。

  “七年之战”怎么打?

  总的来讲,就是坚定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培育三个品牌、把握四个关系、做好五项工作。

  一个目标是我国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其中,“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是针对贫困群众,“高于、接近、扭转”主要是针对贫困地区。

  两个重点是扶贫到村到户和促进区域发展。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方略,既要突出重点,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做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又要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区域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户到村,做到“两个轮子”一起转。

  三个品牌是“雨露计划”、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种,实施“雨露计划”,拔穷根。对贫困地区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发放贴息贷款或生活补助,通过2—3年职业教育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既帮助其脱贫致富,又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一举多得,两全其美。第二种,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换穷业。对没有外出就业的贫困户给予额度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走内源扶贫的路子。第三种,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方,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结合生态建设,结合避险避灾,实施易地搬迁脱贫致富。

  四个关系。一是攻坚战与持久战的关系。2020年以前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攻坚,但这一目标实现后并不意味着没有扶贫开发任务了,要有2020年以后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二是解决突出问题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既要组织实施村级道路、饮水安全、农村电力、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这些重点工作,又要创新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三是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的关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优化整合扶贫资源,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四是“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各项扶贫政策以及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同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也要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在“输血”的基础上不断增强“造血”能力。

  五项工作。一是尽快开展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为精准扶贫摸清底数打好基础。二是健全完善驻村帮扶工作,为精准扶贫提供“滴灌”管道。三是努力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投入,为精准扶贫整合更多资金。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为精准扶贫注入新的力量。五是组织实施片区规划,为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