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两会学者”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2014年03月06日11:11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两会学者”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多

  每年的全国两会,历来是舆论关注的中心,今年也不例外。在两会上,除了各条战线上的精英翘楚、基层群众,当然还缺不了专家学者。

  参加两会并作为代表委员的学者,可称之为“两会学者”。一般来说,这些学者大致不过两类,一类是纯粹的专家学者;另一类是官员型学者,就是那些身负各种行政头衔的学者。在这两类之外,似乎还应有一种也可划入学者行列,那就是学者型官员,他们虽是官员,但“仕而优则学”,而且“学”得相当不错,学问不仅做得好,在学术界也颇有名气。不管怎么说,这些代表委员,身上都有学者之风、学问之气,他们既体现了整个代表委员这支队伍的素质结构,同时也以理论的视角,学术的底蕴和知识的含金量,让公众们对他们的观点看法、议案提案产生不小的期待。

  所以作为知识界、学术界的代表,“两会学者”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力不容小觑。就比如本届政协开幕的当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就冒出一句:“某种程度上,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我们都是分院。”他直言高校行政化的尴尬现状——“不去行政化,大学就没办法办下去了。”

  姜校长说得没错,其实每年的两会,都有许多学者的“铮铮挚言”不绝于耳。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语不惊人死不休”,被媒体称作“炮手”或者“学者中的战斗机”,这也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两会学者,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体现代表委员的职责?

  对于这个问题,总结一番,梳理如下:一是应体现超越常识的专业水准。学者们讲话,要立足于本专业领域,议案提案要体现专业水平。比如有些社会问题,许多代表委员都会涉及,假如你是一名这方面的专家,你的观点、你的提案能否超越于一般的争论热议和普通常识之上,这就体现了你的专业水准、你的学术能力、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深度,就会让人心服口服。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准,反而还经常向其他不熟悉的领域喊些外行话,就难免雷语频出,闹出笑话,不受人待见。

  二是善于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各种问题。学者们的专长是“为什么”和“应该是什么”。这两个长项,恰恰是做好群众工作至关重要的本领。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相当复杂。以什么样的视角、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看待这些问题,往往比问题本身更重要。学者们应当用擅长的理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和框架性思维,去帮助公众厘清混乱的认识,答疑解惑,正本溯源。应该切记,学术思维不是讲歪理的依据,更不是个性化的标签,它应该为社会服务,应该为人民服务。

  三是避免明星化和公知化两个错误倾向。两会是一个很大的平台,一种声音、一个观点通过一个人就可以得到无限量的放大。当然这也是成名成星的绝佳机会和平台。这些年来,两会这个平台确实造就了不少明星,尤其是学者明星。这种明星化的效果,事实上对学者本人,对学术界不见得是个好事。扎扎实实作学问,历来是学界规范。靠炒作是做不来大学问的,学术明星的结果往往是学术泡沫,为人诟病。学者明星化的另一个后果,除了经济、学术利益外,更容易造成学者自身的膨胀,大有“为天下代言”的公知化倾向,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种现象。有良知的学者应当避免这样的陷阱。

  “两会学者”该如何发挥作用?“两会学者”,重在学者二字,学者为先,学术为先,牢记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才能对得起代表委员的光荣职责。

(来源:解放日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