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辜胜阻:有户籍没有公共服务不能叫市民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

2014年03月04日16:0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原标题:辜胜阻:有户籍没有公共服务不能叫市民化

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突出以人为本。那么,如何使农民更好地转变为市民?

辜胜阻:几亿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镇化是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议题。“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推进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而让城市常住人口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是市民化的关键。要让几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市民化,可采取四种不同的形式:

一是不改变户籍、持有居住证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城镇常住人口市民化形式。这种市民化人口在流入地享有类似子女教育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留农村户籍。这种市民化形式最受欢迎且改革共识最高。

有调查表明:约75%的农民工不愿意改变户籍,因为80%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是不稳定的,而农村户籍上又附着了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各种涉农补贴,“含金量”非常高。农民的心态决定了这一形式是未来市民化的最主要形式。城镇化不能只看户籍,有了户籍没有公共服务也不能叫市民化。

二是农业人口改变户籍、落户城镇的市民化形式。这类人要放弃农村户籍和附着在土地上的福利,但可平等享有市民的所有权利。对这种类型的市民化要静观其效,因为差别化的落户政策使农民工在大城市落不了户,又不愿意去小城市落户。这种市民化方式风险最大,要稳而不能过急过快。

三是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市民化形式。这类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城镇化了,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没有“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这是当前社会代价最小、市民幸福感最好的城镇化方式。这种方式在东部地区十分流行而且最具有生命力,正逐渐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四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变市民的市民化形式。城中村改造既可以惠及城中村农业人口,又可扩大城市住房供给;既关乎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又关系到数量的增长,这种形式潜力很大,可大力推进。(记者 朱菲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辜胜阻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