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婷 戴菁
记者:那么,纵观这30多年来的改革,您觉得改革呈现怎样的历史特点?
柳建辉:第一,新时期改革的推进是与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同步进行的。这既是改革的方向问题,又是改革的理论指导问题,也是改革的经验和特点。进一步说,从总体上看,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新时期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随着党的理论创新,改革的指导思想越来越明确,方向越来越清晰,措施也越来越得力,效果越来越显现。反过来,改革又进一步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使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地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深入人心。
第二,新时期改革既是循序渐进的,又是逐步深入的,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这个特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不是孤军奋进,而是协同推进的;不是一时的草率行为,而是科学研究,有重点、分步骤,一步一步推向深入的。如果上一条特点说的是改革是有理论指导的,这一条实际上是说,改革是有国情基础的、是从实际出发的(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是循序渐进与逐步深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过程。根据国情,什么阶段解决什么问题最有利,渐进式改革就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说改革没有力度,或者停步,而是说改革是在不断的渐进深入过程中体现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的,既不急躁冒进,又不停步不前;既不瞎折腾,又不动摇和懈怠。
第三,新时期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群众智慧的过程中探索前进的,人民是推动改革的主体。从这个角度通俗地说,改革的确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但又不是盲目的,实际上是在不断总结群众智慧的过程中探索前进的。也就是说,改革是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改革中的许多重大决策和措施的提出与实施,都是群众的创造和推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当改革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时候,党和政府总是依靠人民群众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上升,通过群众的实践和反映来决定改革举措。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改革既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又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过程。只有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可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获得人民认可的改革,才是科学的、持续的、协调的、立得住的改革,也才可能会是真正的改革。这是新时期改革的又一条重要经验和启示,也是一个重要特点。任何一项改革,其成效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改不下去。正像李瑞环同志所强调的,改革和决策要“坚持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三者的关系”。
第四,新时期改革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进行。这个特点的意思很明确,即新时期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走的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从总体上改善了民生,发展了民主,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也得到了加强。尽管伴随着改革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应该说改革的成效对未来的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并还会产生出深远的影响,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第五,新时期改革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融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轨道,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化潮流。毋庸讳言,中国的改革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也借鉴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吸取了先进科技成果,并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创新。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改革开放推进了中国的发展,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