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历史远久,因此,脱不开历史的积淀,但是,现实的关系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需要用新的理念和手段来处理。长期以来,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战略思想。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国周边外交方针的基础上,将中国周边外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审视我国的周边形势,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要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很难,而构建中国与邻国的新型关系更为不易。所以,习近平也指出,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这就为我们探索周边关系解决周边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逻辑。
周边关系的转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周边的地区很不安宁,与邻国的关系非常复杂。冷战所导致的两个阵营对立是影响我国与周边邻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属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阵营对立,当时西方势力相对强大,这样的对立迫使我国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必须围绕新中国的政权生存安全而斗争。例如1950年代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我国的定位是保家卫国,也就是为了生存安全,尽管付出的代价很大,只好背水一战。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和苏联的关系恶化,对抗苏联又成了维护生存安全的选择,与此相联系,与印度、越南打仗,都是被动之举。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就是改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就是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来的资本实现快速发展。搞市场经济,利用国际市场,都需要改善对外的关系,创建好的国际环境。这就是为何邓小平先后访问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要跟他们改善关系,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中国这样做是主动的,主动改善,主动开拓,这与过去被动应对大不一样。这样的主动之举改变了中国的对外关系格局,改善了外部的环境,它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利用外部市场发展加工制造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中国面临的威胁。
冷战结束,我国周边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了,原来的对抗消失了。我国主动与俄罗斯和由苏联独立出来的中亚国家、东欧国家重建关系,与原来和苏联关系密切的越南、老挝等发展关系,与韩国、印度发展关系,与印尼恢复关系。通过这样的主动构建,到1990年代末,我们就全面实现了和邻国的关系正常化。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的一个大的转折。
利用这样一种转变,中国开始采取更主动的诸多措施,与邻国构建新的共生关系。第一个就是努力解决边界遗留问题。边界争端很敏感,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但是,中国与一些邻国的边界争端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地理边界只是一种相互的认可,以国家治理能力为基础。中国强大的时候,边界扩展,弱的时候,边界萎缩,新中国成立后,确定边界成为一个非常困难和棘手的事情。历史上遗留了很多问题。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的关系只要有领土争端,就很难处理好,所以,解决边界争端既花时间,又费精力。现在,就剩下与印度、不丹的陆地边界尚未解决,与印度达成了稳定边界,继续谈判的协议。所以,到今天为止,中国才基本上有一个稳定的以法律为依据的陆地边界。
不过,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就是海上争端加剧。海上争端涉及到与领土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涉及到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海上争端与陆地不同,陆地争端仅涉及到当事者双方,而海上则会涉及到多方的当事者,甚至是外部的势力(海上利益)。海上争端为中国增添了一些被动应对的因素。如何解决争端,如何在捍卫中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和平发展环境,如何构建基于利益和信赖的新型合作关系,这对中国是一个大考验。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