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蕴岭:中国与周边关系 命运共同体的逻辑

2014年02月18日13:3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中国与周边关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

创建伙伴关系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自认为取得了胜利,宣称共产主义“历史终结”。所谓终结,就是共产党执政体制失去生存基础,社会主义运动到此为止。中国作为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大国怎么办?加上20世纪90年代末期西方对中国实行制裁,当时的确面临为争取政权生存而发生对抗的危险。

但是,面对复杂的局面,中国采取了新的创建性战略:避免对抗,寻求合作。从这个战略出发,中国与邻国和其他国家构建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什么是伙伴关系?第一个定位是不对抗,第二个定位是寻求合作。中国不与美国对抗,不与邻国对抗,尽管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有些火药味很浓,但是,中国都尽可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用智慧让它们减压熄火,为此,达成了构建伙伴关系的共识。有了非对抗的前提,有了寻求合作的意愿,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关系的气氛和特征也就不一样了。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的一个创造,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贡献。

当然,首先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意志不动摇,中国的发展取得成功。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确定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中国就有了发展与邻国新关系的基础和优势,这就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推动全面关系的发展。现在回顾起来看,如果当时没有把握住大局和大方向,就难以看到今天这样的形势了。

当然,建立了伙伴关系并不是就可以完全消除威胁,就会没有矛盾。伙伴关系的发展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锤炼。面对复杂的关系和形势,中国需要的是足够的战略耐心,着眼于的战略,毕竟时间在中国一边,力量权重向中国方向倾斜。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一个崛起的大国最忌冒险盲动,最怕政策被极端舆论绑架。实现中国的复兴梦是一个长进程,要确保这个进程不被打断。中国已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来自外部的进犯,能把握住大局,特别是把握住自己,才是真正的考验。

构建区域合作机制

与周边国家构建区域性合作机制,这是中国与邻国关系的一个新发展。过去,中国与周边邻国都是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没有区域性的机制框架作为依托。通过推动区域性合作机制,就有了新的关系框架,比如与东盟10国的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与日韩的关系,与南亚的关系等。这些区域性关系有的是以自贸区的形式构建的,如中国-东盟自贸区;有的是以区域合作组织构建的,如上海合作组织,还有的是以合作框架的形式构建的,如中日韩三国,还有的是作为观察员参与的,如中国与南亚联盟。在这样的区域性框架下,就可以协商集体性的综合问题,综合利益,这样就可以超脱双边关系问题的制约。

以与东盟的关系为例,有了区域框架关系还是大不一样。如果没有与东盟的关系,就只有与10个国家的双边关系,有了东盟,它能代表一定的区域共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双边的矛盾。中国与东盟这个整体构建了自贸区,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构建了战略伙伴关系,在南海争端上,与东盟整体的关系起到了平衡双边争端的作用。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本来很复杂,极端势力是对我国的一大威胁。2001年我们利用世界反恐大势,与俄罗斯、中亚国家一起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以反对极端势力威胁为重点,推动综合关系的发展,使中亚成为一个稳定、合作与发展的地区。现在又提出构建新丝绸之路,通过发展这个中心议题,提升中国与这个地区的关系。南亚地区关系复杂,我国与印度的关系很特殊,有领土争端,也有战略竞争。南亚有南盟组织,我们想拉近与南盟的关系,加强合作,印度很警惕,现在只是南盟的观察员,也需要寻求新的办法加强区域框架建设。2013年,中国与印度共同推动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通过发展这个议题,构建合作关系,这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个新的举措。

中国的发展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发展利益,加上协商与合作的区域平台,这样,周边关系就与以前不一样了。在这样的发展中,中国作为重要的参与方,可以发挥主动性,逐步成为可以在周边发挥主导性能力的大国。这样的发展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仅出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而且形成了新的格局。

当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有这么多邻国、有这么多遗留争端的国家。这样一个特点就构成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非常复杂,关系变数也多。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又与一些国家存在争端,特别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实力提升触动一些国家的利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新关系构造会改变原有的关系和权力结构,因此,对中国关系往往有些“近而不亲”,对中国的未来有疑虑。邻国关系是最难处的,可以相安无事,也可以有利益碰撞,本质上是割不断的,现实中又是理还乱的关系。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既需要耐心,也需要智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