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溯源

季明

2014年02月13日13:17   

三、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

马克思说,“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受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决定和制约,但是,意识形态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性和巨大的反作用。这表现在:第一,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照镜子式的,而是能动的、辩证的。第二,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一经创造出来,就形成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念体系,依靠内在的逻辑力量吸纳或征服其他价值观念系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干预社会生活,具有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特的生命力、功能和作用。第三,意识形态具有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维护、干预、影响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是巨大的,有时对事件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相对的、有规律的,不是无限的,更不是任意的。在充分肯定和发挥意识形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能夸大意识形态的反作用,防止走向极端和片面性。

四、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以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科学改造的产物。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学说的批判,对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将黑格尔以神秘的方式表述的颠倒的意识形态理论再颠倒过来,置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告诉我们:不只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意识形态内部各观念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结构与功能”的关联,而且这种“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往往更直接、更迅捷、更变幻激荡。全面认识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是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把钥匙,而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才能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蕴含,完成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反对工联主义和“经济派”的斗争中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是由无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要反对任何关于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主张,将社会主义理论和意识从外面灌输给工人。灌输的过程,就是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武装头脑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以及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都一再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方针原则和基本要求,都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阅读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赵佳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凝聚人心 对外树立形象

陈瑛: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反映各层面最核心价值要求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