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杨金海:理论艺术化的新典范

——为寒夫先生《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一书所作的序言

2014年01月28日08:44   来源:中共中央编译局

原标题:理论艺术化的新典范

  再看《历史性的会晤》第一段:

  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一八四四年八月二十八日,

  你和自己的阶级兄弟、盟友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在那弥漫着法国摄政时期风格的

  一间小小咖啡屋里相遇。

  从此以后——

  两颗伟大的心脏缔系在了一起;

  两座巨人的肩膀合拢在了一起;

  两双晶莹的眼睛融化在了一起;

  两腔沸腾的热血喷涌在了一起;

  两堆激情的火焰燃烧在了一起;

  两个思想的火花怒放在了一起!

  这里讲的是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时的情形。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会见以及他们友谊的描写有很多,但用如此诗化的语言来赞颂还从来没有过。若不下一番功夫,若没有对两位伟人的深刻了解和发自心底的敬爱,若没有诗人的气质和表达能力,若没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超凡脱俗的热情,这样的美文是作不出来的。

  请再看一段关于马克思家庭生活的描写:

  当你每每由外面回到家里的时候,

  你的爱妻——燕妮

  那受压的心

  就像掉进了蜜罐里一样;

  多少年来,无论全家处于

  何等的贫困与危机;

  一旦听到了你那铿锵的笑声

  仿佛大家看到了你拯救人类的曙光!

  当你在同孩子们

  探究一个奇异的话题,

  这时,你像吸铁石一样

  被大家紧紧地围住。

  当你用富于洞察力的眼睛

  与全家人相对时,

  全家人以为在观赏一个

  神秘而绚丽的光区!

  哦!这是何等动人的诗篇,又仿佛一幅生气盎然的马克思归家图。寥寥数语,就把马克思一家的生活场景活盘托出。你仿佛听到马克思进门时那爽朗的笑声,看到马克思夫人——美丽的燕妮那甜蜜的微笑和高兴的神情以及辛勤的劳作,又似乎感受到马克思和孩子们在一起讲故事、逗笑话的快乐情景。作者的这些描写不仅美丽动人,而且真实无欺,因为马克思一家的生活的确如此。马克思为了人类解放事业,一生贫困潦倒,四处奔波,颠沛流离,但他的家庭是幸福的。出身贵族的燕妮是一位东方式的贤妻良母,她从未因为贫穷而埋怨过马克思,总是默默地承受着家庭生活的巨大压力,还担负着马克思“秘书”的工作,常常用自己漂亮的书法给马克思抄写文稿。马克思的家庭是民主的,孩子们常常喊他的绰号,有时让他爬下来当马骑,而他总是心甘情愿,乐此不疲,还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是孩子们的好父亲、好朋友。从文中可见,寒夫先生对马克思的生活是十分了解的,尽管他的诗歌不可能把这些细节都描述出来,但意象已现,留些玄外余音似乎更好。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就不仅是神圣的马克思,还有走下神坛的可亲可敬的活生生的马克思。

  以上只是撷取了这部书《史诗》部分的几个片断。实际上,其中每一首诗篇都有独到的精彩之处。它们连贯起来,就在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灵性的历史画卷。读这些诗篇,你会感受到一百多年前马克思那伟大思想生成时的壮丽日出,以及在其思想阳光普照下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历程,仿佛亲眼看到1848年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1889年五一节的诞生等一场场革命的烽火,听到历史伟人们那振聋发聩的演讲,以及千百万劳动人民传唱《国际歌》那震撼天庭和动摇整个旧世界的歌喉。这是真正的史诗,而且是讴歌当代新人类的壮丽史诗。

  该书的理论部分也值得一读。寒夫先生虽然不是专业理论家,但其所思所想,别具一格,读来很受启发。光从其每一章的题目便可看出其独特的风范。如《马克思的新人类学观》一章,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但作者把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看作“新人类学观”,有其独到的视角。又如《关于<共产党宣言>》一章的副标题是“宇宙间不灭的清音”,借用了宗教的概念。又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观》一章,从不同方面讲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认识。再如,《两座巨峰的引领》一章,讲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意义的理解。在这里,作者使用的很多概念以及对理论问题的讲法,跟正统的教材有很大不同,跟学界的讲法也不尽一致,有的在专家看来或许还是“外行话”,有的甚至给人以信马由缰之感。但恰恰由此,该书才显现出自己的魅力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秦华)
相关专题
· 杨金海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