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2月15日《湖南日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公众的一种期待。当这种期待被正式写入中央城镇化的规划文件,公众的期待就变成了政府的决策。“记得住乡愁”,不仅是一个诗意的句子,更是民意在政府决策里的诗意呈现。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然而,当下城镇化的探索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有的地方热衷于圈地盖楼,“土地城镇化”大步向前,人口城镇化却裹足不前。这种光鲜的“水泥城镇化”,带来了亮丽的政绩单。但,城镇新市民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高楼同步“生长”。这样的城镇化道路,显然不是官方所想,百姓所愿。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不以牺牲环境和耕地为代价。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诸如“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理性表达。这些直白的提法,恰恰说明了政府对于过去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变市民,也不是平房变楼房,它要求既要融入现代元素,又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要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又要延续农村历史文脉。这是一个需要户籍、土地、社保、环保等多个部门互相配合的系统工程,也是对建设者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美好布局,已经展开。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每一座城市,都能够让建设者“诗意地栖居”、“幸福地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