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林 郭广迪
内容提要 如何看待和评价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作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一部大型的、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型的经济学大辞典”,其中,就有对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的介绍和评价。本文依据《大辞典》中的相关辞条为基础,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毛泽东的思想来源、毛泽东的经济体制思想、毛泽东的经济增长思想、毛泽东的宏观经济平衡思想、毛泽东关于经济发展的动力、毛泽东的经济政策和毛泽东的影响与中国的改革几个方面,分析以《大辞典》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者是如何看待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的,进而探讨其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 键 词 西方经济学者;毛泽东;经济思想;启示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仅领导了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反动腐朽的统治,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而且,在随后的28年(1949—1976年)间,又成功地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并奠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当然,虽然期间也出现了错误和曲折,但是,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于世界社会的发展。因此,人们往往将毛泽东作为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领袖来看待,并研究他是相关思想。而将毛泽东当做一位经济学家来看待,并进行研究却十分罕见。有趣的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这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最具权威和代表的辞典却十分明确地将毛泽东作为一位经济学家来看待,并进行介绍。
《大辞典》的前身是英国经济学家帕尔格雷夫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后由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希格斯修订的第二版定名为《帕尔格雷大政治经济学辞典》,于1923年至1926年分册分期出版。全书共2000多个辞条,是“一部大型的、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型的经济学大辞典”。 在这部辞典中,除了在《社会主义》、《发展计划》等相关的辞条中有涉及到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介绍外,还有专门介绍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的辞条——“毛泽东(1893—1976)”。
本文拟依据《大辞典》中有关毛泽东的辞条为基础,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毛泽东的思想来源、毛泽东的经济体制思想、毛泽东的经济增长思想、毛泽东的宏观经济平衡思想、毛泽东关于经济发展的动力、毛泽东的经济政策和毛泽东的影响与中国的改革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大辞典》是如何看待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的,进而探讨《大辞典》对于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的介绍和评价给予我们的启示。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大辞典》的三位主编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与毛泽东相关辞条的撰写者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们却是相关辞条所涉及研究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学者。 因此,他们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代表了一部分西方经济学者的看法。
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
彼得?偌兰在“毛泽东”辞条一开始就指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之前斗争的领导人”,而且,“在从1949年解放至1976年他逝世的大部分时期内,他是革命领导层中的最杰出者”[1](P332)。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领导者,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也是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杰出”的领导者。该辞条还评论说:“他(毛泽东—引者注)逝世后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充分说明了毛泽东个人主宰中国革命发展的程度。”[1](P332)由此可见,他不仅承认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且,也认识到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刻影响。偌兰的这一认识与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致的。邓小平曾说:“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2](P148)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之所以首先介绍《大辞典》关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的认识和看法,这是因为,探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问题,是研究和探讨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的前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及其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
二、毛泽东的思想来源
毛泽东的思想来源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心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如果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的话,这一问题就是一个让中外学者都感到很“纠结”的问题。因为,由于毛泽东的特殊的革命经历,加上他的博学多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毛泽东的思想来源问题成为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大辞典》没有回避这一问题,其相关辞条在介绍和评论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紧结着对于毛泽东的思想来源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和介绍 。
偌兰指出,毛泽东的思想来源是及其复杂的,毛泽东及其毛主义模式 是“一系列影响的产物”[1](P332)。也就是说,毛泽东是受多种思想要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接着他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和探讨,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来源。
偌兰认为,“民族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因为,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处处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中国文化传统渗透了毛泽东的思想。”而且,毛泽东在“为中国历史上的成就而自豪”的同时,也“为中国在1949年前所受到的一百多年的凌辱而愤慨”。因此“他希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经济,使中国‘不再是个任何人欺凌的国家’”。并指出,毛泽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深厚的底蕴,“用‘矛盾’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归功于中国传统的阴阳辩证法。”[1](P332)也就是说,在相关辞条的作者看来,民族主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的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核心”思想来源,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也是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源泉。
2.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的实践是毛泽东及其毛主义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偌兰指出,“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式的运用,也对毛泽东产生了影响”:他不仅“接受了一个先锋队的党在革命后要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一切方面的思想”,“还从这一传统中吸收了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观点,即没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经济决策不取决于市场力量,而是由计划者的行政指令来决定(对我们来说,计划是第一位的,价格是第二位的……价值规律不起调节作用)”。而且,正是这一影响,使得毛泽东在实践上成为计划经济的“最坚持不懈的实践者”。[1](P332-333)
3.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也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
除了“中国传统的阴阳辩证法”的影响之外,偌兰也指出,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方法还“要归功于马克思(Marx)主义”。[1](P332)他的这一判断显然是正确的,因为,毛泽东本人就曾经表达过同样看法,在此就不赘述了。
可见,在以《大辞典》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者看来,毛泽东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的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这三个方面,其中,中国的民族主义及其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来源。对于《大辞典》关于毛泽东思想来源的这种看法,我们虽然不能够完全同意,但是,还是值得我们思考。
相关专题 |
· 《政治经济学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