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笔谈)

打牢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根基

2013年12月09日09:28   来源:红旗文稿

民情民生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石

◎ 李正平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一定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这就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既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又要强化基层基础、注重民情民生,才能从根本上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基石。

1.关注基层强引导,让群众听你。

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才能接上地气。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热忱服务群众。在思想作风上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工作载体上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同时,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媒体格局、传播方式、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此,要在实践中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变单一传播为分众传播,变我说你听为交流沟通,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声,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互动互通中谋共识,使党委政府的声音、正确权威的信息真正成为舆论的主流,让广大基层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2.体察民情重民生,让群众信你。

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和社会舆论特别是负面舆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社会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民意,关注民情,解决民生。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医疗、社保、环保、住房、教育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让群众满意,得百姓口碑。准确分析研判预警,尽早化解苗头问题,有效处置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做到对社会热点第一时间发声回应,对群众关切第一时间解疑释惑,使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表达民意、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为此,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综合性网上民生服务平台,留住网民,汇集舆情,统筹协调当地党委政府与民生直接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不仅恰逢时宜,而且是当务之急。唯其如此,党委政府所传播的信息才能占据主导,才能有效地理顺群众情绪,树立党委政府公信力,我们所倡导和传播的意识形态,才能真正让群众信服并维护。

3. 加强建设固基础,让群众跟你。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在这个大环境下,更加有必要通过巩固基层基础,把最广大基层群众凝聚在我们党的周围、始终跟着党走。巩固基层基础,就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切实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更好地引领广大群众团结奋斗。巩固基层基础,就要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从基层抓起,从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传教育“大众化”、“三贴近”的形式载体,真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善于从凡人凡事中发现道德之美,挖掘群众身边好人、“最美身影”、道德模范,以典型的示范、道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基层基础,就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文化若水,润物无声。要把更多的文化资源用到基层,加强面向基层的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各类文化服务平台、服务网络的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始终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作者: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红旗文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