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直接关乎改革成败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戴焰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所以,把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围绕执政能力建设来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是这些年来党的建设一个整体思路。面临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这样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要求上继续了这一思路。但总结这些年来党的建设经验,在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和把握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制度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明确强调:“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首先,突出强调制度改革,这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非常重要。这些年来,党的建设环境、任务、方式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带来党员组织成分变化、党面临的任务变化要求党的组织功能顺应这种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党的思想建设适应这种变化、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引起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变化等。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来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具有根本意义。
其次,突出强调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尤其重要。因为党的建设制度和我们平常所讲的党内制度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我们平常讲的党内制度,主要指各种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关系及行为进行规范的党内法规制度,包括如党员的权利义务、党员的行为规范、党组织的功能、地位、作用、党的组织之间以及党员和组织之间各种关系处理的原则、党内各种活动的基本要求、党内监督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它的适用范围在党内。而党的建设制度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还应该包括关于如何推进党的工作的各种制度,如关于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党的组织和国家权力机构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党的建设的组织、领导、活动方式等等方面的要求。它的一些内容会涉及党外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决定》所强调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相关法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创造外部环境。这体现的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
08 以一往无前的改革推动强军目标实现
国防大学政委 刘亚洲
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全面改革总体框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重大贡献。既表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表明党中央、习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也表明历史到了这样一个关头:必须抓住机遇,以一往无前的改革,推动强军目标实现。
改革需要好时机。当前,国防与军队改革正面临难得战略机遇。安全环境要求改革。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强国梦,但所面对安全威胁之复杂,亦前所未有。通过改革打造强国军队,是中华民族应对复杂安全威胁、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现实差距倒逼改革。过去一段时期,我军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与国际安全格局的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相比,与我国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现实威胁相比,尤其是与一流强国相比,军队能力短板问题仍然突出。要确保未来战争中胜算,就必须通过改革,铺平通往胜利之途哪怕是“最后一毫米”的缝隙。强军目标指引改革。与国家改革相同步,当下国防与军队改革也已涉入深水区,更需要有明确目标作为牵引。习主席提出“强军目标”,应时而生,不仅勾勒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宏大蓝图,而且对所要实现的信息能力、实战水平、战备程度赋予了现实指向和具体标准,需要我们以一往无前的改革推进强军实践。
改革更害怕丧失好时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小平同志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我国在历史上失去机遇太多,耽误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发展;如果再不抓住机遇,后果不堪设想。在军事发展史上,我们也曾经错失热兵器和机械化战争军事变革的宝贵机遇,留下血的教训。当前实现强军目标,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的时间更短。抓不住机遇,不仅仅意味改革得不到推进,更意味着我们会失去即将到来的战争,并因此失去民族复兴最好机会,成为历史罪人。正是看到这一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顶层设计,涉及问题深度前所未有,涉及利益调整深度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大局意识,一切服从于打赢。军队除了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打不赢的军人,更不配享有任何体面、尊严与荣光,所以,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局部利益。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只争朝夕。
前辈们的辉煌不能证明这代军人的实力,而我们如果不能担当起当下使命,就可能等不到后人重新发力之时,这个民族就已被打趴下了。改革亦是攻坚战,精神上亦要有战争的状态,以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以踏石留迹、抓铁有痕的行动,突破一切旧观念束缚,突破一切利益固化障碍,突破一切困局难局险局,完成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各项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