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独家特稿
独家特稿·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

辜胜阻:如何让改革释放最大“制度红利”

只有理顺了政府和市场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
2013年11月08日11:1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民营小微企业仍面临五种生存困境,需努力去解决

记 者: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其中小微企业更是“压力山大”,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窄、融资服务单一化等问题依旧凸显。您觉得,本轮改革如何利好小微企业、促进创业热情迸发?

辜胜阻:当前,民营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贵、用工难、成本高、税负重、利润薄五种生存困境,需要努力去解决。一是十分严峻的“融资贵”。大量小微企业在资金短缺困境下,因资产抵押品不足、经营状况不稳定等原因,难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小微企业未曾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大量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小微企业求助于民间借贷时面临高利率问题。一些地方,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30%左右。二是更加突出的“用工荒”。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发生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用工短缺逐渐趋于常态化和普遍化。三是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受劳动力、资金、土地、原材料、资源环境等成本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正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四是难以承受的“高税负”。小企业需要缴纳包括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流转税附加、印花税、契税等二十多种税项。一些企业主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五是企业利润“比刀片还薄”。市场的两极分化使实体型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越来越薄。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保证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三个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公平竞争理论。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后,国务院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出台政策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能源开发、公用事业、服务业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对部分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大幅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对于改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一些我们长期呼吁和建议的改革举措有了回应。比如,对小微企业减税免税使其轻装上阵,我们呼吁了8年,现在终于兑现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民营银行我呼吁了10多年,今年也看见了积极进展。最新出台的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将惠及600万户小微企业。

我认为,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减税减费力度,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要营造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减轻企业税负,让实体型企业轻装上阵。首先,要大规模减轻小微企业税负,提高小微企业应对高成本的能力。其次,将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相结合。第三,要规范政府收税、收费行为,清理行政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缴费负担。第四,要完善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和“隐形负担”。

二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一方面,要大力促进民间资本发展草根金融,建立与企业构成相匹配的“门当户对”的多层次金融体系,让“草根金融”服务“草根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和改进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集约化、共享式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三要营造鼓励企业创新的发展环境,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营造“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环境,做强实体经济;其次,要培育“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兼容并包、宽松创业”的创新创业文化,让创业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第三,要推动合作创新和发展平台经济,构建创新联盟,走出创新“自闭症”;第四,要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

金融改革应该先“主体多元化”,从供给端发力

记 者:新一轮经济改革大幕徐徐开启。多位专家认为,金融改革很可能充当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急先锋,而本轮金改的显著特点是将坚持市场化作为改革指针。您认为,金融改革在未来应如何发力、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辜胜阻:我国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与高度分散的企业体系之间不相适应,企业体系高度分散,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的99%以上,而金融体系却高度集中,国有大中型银行占据大部分信贷资源。由于受到银行“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大量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和融资贵。与此同时,由于投资渠道不畅,大量的民间资本出现投资难,找不到投资出路,大量涌向房地产、高利贷等领域。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举措是让民间资本能够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和企业体系“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让大银行支持大企业,小微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型银行不具备竞争大客户的能力,可以专注于中小微客户。如此不仅能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也有利于缓解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渠道的问题。

金融改革是先“主体多元化”,还是先“利率市场化”,有不同观点。我认为改革应该先“主体多元化”,先从供给端发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金融领域,特别是在银行业领域,市场主体主要还是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民间资本主发起银行的比重非常低。在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先行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处于强势地位,增强大型银行的定价能力,这对于面临融资贵的小微企业是不利的。因此,要先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股权投资体系、多层次的金字塔型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先从供给端发力,来推进金融市场的主体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利率市场化才有利于缓解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严重的“融资贵”问题。

我国金融体系最大问题是服务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草根经济的草根金融、社区金融是最大的“短板”。金融改革的重心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军此类金融机构,尤其是民营社区银行。政府需要在法律地位、市场准入等方面营造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并加强对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的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的存款保险制度、退出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等相关的配套制度,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辜胜阻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