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家:社保制度双轨制不改变,国考热一定还会持续

2013年10月22日08:25   来源:光明日报

备受关注的2014年国考计划招录1.9万余人,16日至24日的报名时间今天已进入第7天。高校应届毕业生是国考报名的重要力量,今年会呈现哪些特点?映射出他们什么样的择业观?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报考者、专家及学者,以期解答上述问题。

冷门职位变热折射报考者预期

记者发现,截至21日17时,有的职位报考比例已突破3000比1,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研究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计划招录2人,报名合格人数超过6000人;而有的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来宾市邮政管理局主任科员以下职位,报名合格人数仍然为零。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研三学生小孟,这两天正忙着筛选职位,她对今年的招考形势很不乐观,“从目前的政策倾向来看,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少,身边同学在职位选择上也较为迷茫”。

小孟介绍,受职位缩减、留京指标限制等因素影响,同学们报考有趋冷避热的特点,普遍求稳,将其视为就业第一选择。她坦言,如果职位不是特别喜欢,也可能选择报考,因为确保就业是头等大事,兴趣可以参加工作后慢慢培养。

小孟的说法,在大学生中有普遍代表性。10月20日,离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个多月,暨南大学学生邓永飞已“嗅”到了考试弥漫的火药味:“刚看到新闻报道,有的职位报考比例突破1800比1。对于这么热的职位,同学都认为即使再喜欢也不会选择,毕竟选冷门职位靠谱些。”

据中公教育统计,截至20日8时,共有317890人通过审核,比去年同期的330502人减少两万人,但在职位选择方面,还有882个职位零通过,93%的职位已经有人报考,与去年同期1209个职位无人问津的情况相比,减少了327个。从这个情况看,部分考生采取了趋冷避热的战术。

曾经的冷门职位变热,说明国考热度在上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包括高校学生在内,报考者对公务员的职业预期较高,认为待遇好、福利好、声望高,吸引力强。即便有的职位苦、累,但在公务员这一身份和光环笼罩之下,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规避就业压力,择业更加理性现实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赵立波长期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他发现,以前很多考生对百里挑一的国考其实并不抱多大期望,更多的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所以在报考职位时优先选择税务、海关、人事、财政等所谓权势部门,考试成功则“万事大吉”,落榜也可在激烈竞争中积累求职经验。

“在巨大就业压力面前,公务员考试这一就业机会在求职者眼中有了更大权重。”赵立波说,今年的报考情况显示报考者有更多策略考虑,通过对自己的实力评估确定合理报考目标,借此提高考取概率,这说明他们更理性,更看重这次就业机会。

汪玉凯表示,冷门职位竞争力小,报考者取胜把握较大。但报考者愿意放弃理想、兴趣报考冷门职位,反映出公务员编制和公务员身份的吸引力已经超越部分考生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这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一个好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教授认为,冷门职位升温,既有报考者规避就业压力的考虑,也反映出其择业更加理性现实。她说,“一般情况下,公务员可解决户口,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这个条件很有吸引力。而且,进入公务员队伍后,还可以第二次择业,有些人将此作为获取户口的途径和跳板。”

为编制不能实现自我是人才浪费

如何看待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专家认为,如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双轨制不改变,国考热一定还会持续。基于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的这种“热”,需要改变。

“大学生放弃理想和兴趣,做有编制却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这是人才浪费,对大学生本人而言也可能是长期折磨。”汪玉凯表示,公务员冷门职位升温,说明我国行业差距过大,就业环境不够公平,待遇相对较差的公务员职位依然比其他行业更有吸引力。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石凯表示,求职者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利益极大化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报考者对未来公务员职位待遇好坏的预判上。现在关键是要从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做起,这种改革,不仅要解决好适才适位问题,而且要解决好适才适遇问题,这是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设计的初衷,我国公务员制度设计也不应例外。

汪玉凯认为,公务员是“分蛋糕”,但社会需要更多“做蛋糕”的人。我们要缩小行业差距,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公务员之外的广阔天地寻求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记者 王昊魁 周洪双)

相关新闻


国考报名:78%不要求基层工作经验 会计需求最多

"国考热"今天还没有降温理由

2014年国考职位表公布 中纪委招录人数增加

李永新:2014年"国考"招录人数降低,但仍是历史第二的高点

田闻之:年轻人不必扎堆“国考”

德国的“国考”与公务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