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姚桓:论群众监督

2013年10月14日08:2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论群众监督

  学者·语萃

  ▲群众监督是执政党保持廉洁、防止生命力创造力衰退的重要条件。

  ▲干部领导职务越高,意味着群众对他的信任度更高,同时也表明他面临的考验更大,对他的监督也应越严。

  ▲监督,不是让干部不干事,而是让他干好事、多干事、干成事。监督不但能保证廉政,更可以推动勤政、促进优政和善政。

  ▲侵犯公民的监督权、对公民的监督进行打击报复,要负法律责任;滥用监督权利,诬告陷害他人,损害国家利益,同样要负法律责任。

  习近平同志指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共产党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来自党的先进性与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群众监督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群众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主权在民”原则的真实体现。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的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监督有许多论述。毛泽东在和黄炎培讨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时留下经典名言:“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绝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我国宪法庄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握政权的,是以手中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来源和属性决定了,人民理所当然地拥有监督权。如果权力的所有者不能对权力的行使实行监督,那就意味着主权者地位的削弱和主权意志的丧失,也会最终导致权力的异化。

  群众监督也是执政党保持廉洁、防止生命力创造力衰退的重要条件。权力是一定的主体通过一定方式支配客体的力量和资格,权力的这种特性,使之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为公众谋利益,也可以成为谋私的手段。权力本身不等于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势必滋生以权谋私、损害公共利益的腐败行为。这就是中外政治生活一再证明的“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现在,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时空转换”给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带来巨大冲击。脱离群众的危险和危害不仅比以前大大增加;而且由于长期执政,这种危险和危害又很容易被忽视,这就更加需要群众的监督。

  群众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监督。邓小平在八大上讲,我们需要党内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党内监督,国家也有专门的司法监督和行政监察。然而实践证明,光靠这些监督还远远不够。党有8500万党员,几百万个基层组织;全国有近三千个县,几百个地市级政府,无数的各级官员,这就形成了专门监督部门、监督力量和监督对象二者之间严重失衡的局面,监督触角不可能延伸到需要监督的一切领域,何况监督者也需要人来监督;加上体制过于集中,腐败、越权、懒散、渎职等问题一般只能靠上级发现和解决。这就容易导致所谓“上级离得远,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的问题。群众监督恰恰具有专门监督不具备的广泛性、公开性,可以弥补专门监督的不足,因而是克服、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强大力量。这些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不断明察暗访,加重惩戒力度,始终保持绝不手软的高压态势。然而,个别地方和部门,还是挖空心思搞“下有对策”,或者我行我素、依然如故。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易生性、顽固性和隐蔽性提醒我们,反腐倡廉既需要有关部门常抓不懈,需要各个部门和单位内部自查自纠,更需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姚桓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