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3-05-08
[作者简介]石善涛,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100009。[摘要]日本鸠山一郎内阁上台后,着手调整外交政策,主张恢复日苏、日中邦交。中苏两国对此表示欢迎,并在对日复交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对日复交。在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苏日关系在鸠山内阁时期完成了正常化,中日虽没有实现邦交正常化,但中日关系在这一时期仍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鸠山内阁中苏对日复交合作
[中图分类号]D8291;K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952(2013)05-0057-08
1954年12月日本鸠山一郎内阁上台后,提出了“自主外交”的口号,着手调整外交政策,主张恢复日苏、日中邦交,得到了中苏两国的欢迎和积极回应。在鸠山任期内,苏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而中日关系却没有实质性突破。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简要梳理和分析。
一、日本调整对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将苏联排除出日本,实现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随着美苏主导下的冷战不断加剧,美苏在亚太和远东地区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新中国的成立使亚洲形势发生了巨变。美国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变了对日政策,由占领初期的惩罚和遏制转而变为武装和扶植,力图把日本建设成为其遏制苏联与中国、称霸远东地区的桥头堡和反共堡垒,“要使日本在今后对付可能在远东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的威胁方面,充分起到强有力的稳定的防波堤作用”。[1]
随着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局势尤其是亚洲局势趋于缓和。与之相反,日本国内局势却日趋紧张。旧金山“对日和约”生效后,日本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依旧处于美国的半占领状态当中,遍布日本的美军基地,给日本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反美情绪日益强烈。但是,紧紧追随美国的吉田政府不但没有积极调整政策,反而继续强化其统治,导致日本国民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
旧金山“对日和约”虽然使日本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但由于没有加入联合国,因此缺乏一个独立国家应有的地位和发言权。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迫切希望加入联合国以提高国际地位。1952年6月,日本政府首次向联合国递交了申请书,在9月安理会讨论时,作为常任理事国的苏联动用否决权使日本的愿望落空。之后,联合国又接连两次审议日本的加入问题,均遭到苏联的否决,连续的打击使日本国内各界对吉田政府过分亲美的外交政策愈加不满,强烈要求吉田政府改弦易辙,调整对苏关系,早日重返国际社会。
朝鲜停战以后,日本受朝鲜战争刺激而扩大起来的经济规模又面临着原材料缺乏等困境。资金、原料的不足使日本国内生产受到了极大影响,国内外市场开始出现萎缩,日本经济形势由繁荣转向萧条。为了摆脱困境,扩大贸易出口,日本各界、各阶层要求恢复和开拓日中、日苏贸易,并逐渐发展为日中贸易运动和恢复日中、日苏邦交运动。日本国内在1949年已相继成立了多个旨在促进和恢复日中、日苏贸易和邦交的民间团体。到1954年,日本国内广大民众要求恢复日中、日苏贸易,实现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呼声愈来愈高。日本各行各业的一些团体公开发表声明或采取实际行动,表达与中苏两国复交的愿望。吉田执政后期,就连日本政界一些保守的政治家对吉田亲美的外交政策也表示不满,他们在财界的支持下掀起反吉田、建立保守新党的运动。1954年底,已经走入穷途末路的吉田茂宣布辞职,一贯主张“自主外交”的民主党总裁鸠山一郎就任新一届内阁首相。
鸠山上任以后就开始着手调整日本外交政策,主张恢复日苏、日中邦交。在1954年12月9日的竞选途中他就曾表示:应该采取步骤结束同中苏两国的战争状态,作为恢复关系的第一步。[2]在12月10日就任首相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鸠山在谈论外交方针时又明确说:“与苏联、中共也可以进行贸易”,“我认为自由主义国家把苏联、中共当作敌人,不进行交往的贸易,倒会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互相间和睦相处、努力维持和平、大力开展贸易为好”。[3]12月11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发表声明,表示日本愿意在彼此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恢复同苏联和中国的正常关系,并且说,不管其意识形态如何,日本愿意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4]这一表态不仅得到日本国内各界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中苏两国政府的欢迎和积极回应。
相关专题 |
· 《当代中国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