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少华 叶晓楠
亮剑
蒋跃新作 (新华社发)
过关
朱慧卿作 (新华社发)
制图:潘旭涛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略显“冷清”。一位在北京某幼儿园任教的老师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学校提前给家长和教师都发了“禁令”,今年她只收到了一些孩子亲手做的贺卡等礼物,虽然简朴但都凝聚了孩子们的心意,比起往年经常收到的化妆品、衣服、购物卡甚至现金等礼物,更显诚挚。同样的,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与往年同期相比,也不太“景气”,高档月饼纷纷遭遇“滑铁卢”。
事实上,回顾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的9个多月,不难发现,在自上而下大力倡导的节俭新风吹拂下,从官员到百姓,正在从每逢佳节“被”送礼、送礼的收礼的焦虑状态中,逐渐解脱出来,许多人直呼“松了一口气”。
①送礼成风的困境亟待打破
送礼现象由来已久。比如每到教师节,被送礼这件事折磨的家长们,常常在网上发文控诉教师节变成了“送礼节”。送的礼物五花八门,从吃的、穿的、用的,到豪华宴请老师甚至老师全家。家长的送礼技巧更是包罗万象,直接拿到学校的有之,以“聊聊孩子近况”约出来送的亦有之,一位教师告诉本报记者,现在更有家长把礼物放在商场寄存柜台,让老师自行领取。
沦为“送礼节”的不止教师节,几乎所有大一点的节日都有你来我往的送礼相伴,为晋升、为孝敬师长、为“求人办事”、为联络感情……可以送礼的理由实在太多,加之不少人利用公款消费,送礼成为一种饱受诟病的“节日病”。而送礼者和收礼者,都因为越送越贵重的礼物和“不得不送”、“不能不收”的心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送礼焦虑”。
这种“送礼焦虑”,将香水、酒、包等的销量推向了新高,而大闸蟹、茅台酒、月饼、天价烟,也都加入了礼品大军,价格屡创新高。此外,愈演愈烈的送礼现象,更使得礼品行业水涨船高,礼品包装越发精致,月饼要用金银配,酒瓶几乎做成了收藏品,榨菜也要用老坛才够“正宗”……难怪有人感慨,“过去和现在的月饼都是奢侈品”:过去是因为吃不起,所以格外珍贵,而现在则是变成了畸形的礼品,普通人难以承受。
直到去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及随后出台的各个相关通知,才使得送礼之风逐渐刹车。去年春节期间,就有花店因业务不景气被迫关门,之后各类土特产店、礼品店等关张的消息陆续见诸报端,其原因均与“八项规定”出台后对礼品市场的冲击分不开。8月份,离中秋节还有约1个月的时候,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即明确指出,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9月初到天津市调研时,再次强调要抓住中秋、国庆重要节点,刹住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
这样的禁令,无疑给公款送月饼、送节礼戴上了“紧箍咒”,不仅月饼遇冷,各种聚会、送礼等也都“消停”了不少,节日真正回归了亲人团圆的本真。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对本报记者说,中央对奢侈浪费和公款送礼问题的禁令,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中国人重视礼尚往来,但奢侈浪费的送礼风,尤其是公款送礼,如果任其发展,则演变成了一种坏的风气,“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礼跟礼之间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