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学者专栏>>邹东涛专栏>>论文精选

第四节 中国式养老的出路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4日14:4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四、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

关于中国式养老,坊间议论已久,比如养儿防老、以房养老、理财养老等,这些大多属于具体的养老支持方式。本文所探讨的养老模式,是以养老承担主体来划分的,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养老模式值得重视。《规划》说:“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现在,我们结合国情对各模式做简要分析。

1.居家养老

就目前来说,居家养老仍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200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家庭成员供养的比例依然很高,达34.4%,其中男性为22.2%,女性为46.4%。但随着未富先老、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的国情,中国的养老问题显然不能只依靠个人和家庭。《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 。尽管只是一项网上民意调查,但它折射出了在青年一代中普遍存在的养老焦虑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观察甚为契合。因此,我们不得不积极寻求新的居家养老途径(见专栏5)。

天津八种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让老人老有所养

近年来,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几种服务形式:一、政府购买服务。即运用财政补贴办法,为困难老年群体购买服务,解决居家养老之忧。二、日间照料服务。在社区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家、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目前,天津市已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577个,市财政补贴资金累计支出6911万元。三、协议服务。由社区组织发动驻区单位、楼栋长或邻里,与社区困难老人签订帮扶协议。四、互助服务。一些空巢、身体较好的老人结成互助小组,互相帮助,实现“白天有人照料,夜间有人陪伴”。五、养老机构延伸服务。依托养老机构专业护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势,为居住在家、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服务。六、呼叫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呼叫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务。七、市场有偿服务。对经济条件好、需要提供家政服务的老年人,由所在社区组织提供有偿服务或自主购买服务。八、志愿者服务。天津市已有各类志愿者队伍1800多支,注册社区志愿者40万人,为老年人服务是其重要内容。

2.社区养老

从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看,由政府投资建造的大型老年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式”的养老服务,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日益加剧而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养老政策开始转向扩大社会养老功能,居家养老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开始盛行。其中,比较成功的如专栏6所示。

国外典型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国外社区养老模式比较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根据家庭功能不断弱化的现状,引入了社区照顾理念,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模式。该模式以社区为依托,通过提供居家服务、家庭照顾、托老所等形式,为老人提供完善的生活照料服务。同时,引入养老机构、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在社区照顾的机构中,既有政府出资的非赢利机构,也有私营的、商业化的服务机构。其服务人员既有政府雇员,又有民间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而形成多主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该模式能使老人像过去一样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里生活,而不会有被抛弃感,故而广受欢迎。

二、美国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模式(CCRC)。该模式通常选择在距离市中心50~100公里、交通便利的周边地区建设退休社区,社区提供安全保障、各种生活配套设施和娱乐活动场所。一个典型的CCRC由三部分组成:独立生活住宅、辅助生活住宅和护理之家。CCRC将健康、医疗、护理服务与养老保险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产生规模效益,较好地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在该模式下,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通过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补贴等间接方式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管理。

三、日本的家庭——社区共同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有四种形式:1)政府组织,政府负责经费来源;2)社会福利协会等民间组织,经费部分由财政补助,部分靠收取较低的服务费用;3)志愿者服务,分为免费和低收费两种类型;4)企业式的养老服务,即企业通过保险方式筹措资金为老年人提供低收费服务。总之,日本模式突出了社会福利的有偿提供和企业化经营,形成了公助、共助和互助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政府养老负担过重问题。

结合国情,中国式养老亟需以社区为依托。在操作层面上,可借助“十二五”发展契机,以社区为单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府补贴、民间注资、少量收费等方式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模式。考虑到人手问题,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社区建立智能化养老服务呼叫系统,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此外,还可通过社区低龄老人向高龄老人提供互助服务等方式(即结对搭成“老伙伴”),充分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降低社会养老负担,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从上海的经验来看,低龄老人向高龄老人提供互助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黄浦区各街道1720位“老伙伴”志愿者已为8600名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拜访11.4万余人次,电话慰问39.6万余人次 。“老伙伴”志愿者时不时上门、电话嘘寒问暖,使独居老人有了更多照应。如此,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照料水平,也利于及时疏导老年人的情绪,减少老年自杀和老年犯罪现象,提升老年人的效用水平。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邹东涛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