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三节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对民间借贷危机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4:1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在下调利率的同时,允许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下浮范围从此前的0.9倍扩大到0.8倍,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可最高上浮至1.1倍,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再次宣布,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利率市场化的“堡垒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为隐性存款和显性存款保险两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会以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要素机构设置以及有问题机构的处置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在于:明确银行倒闭时存款人的赔付额度,稳定存款人的信心;建立专业化机构,以明确的方式迅速、有效的处置问题银行,节约处置成本;实现进行基金积累,用于赔付存款人和处置银行;增强银行体系的市场约束,明确银行倒闭时各方责任。

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制度以来,迄今已有逾摆个国家建立了这一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政府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是手段。其实早在1997年,央行就已经开始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十年后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但酝酿十五年后,该项制度仍未在中国推行。目前,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已经箭在弦上。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从事面对公众的存款性业务的金融机构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金融机构成员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成员金融机构面临经营危机或者经营破产时,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者代替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对存款者给予偿付的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存款者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心,由此导致挤兑并引发银行危机。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