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文化消费:如何走出价高质低的怪圈
——《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解读
2013年08月02日13:56   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文化消费:如何走出价高质低的怪圈

一般而言,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每天用于文化娱乐活动的时间应该越来越多,但调查显示,我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大部分居民每周用于进行文化消费、开展文化休闲活动的时间为2小时至5小时,个体职业人群有67%甚至在2小时以下。“如果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以牺牲休闲时间为代价的,那么经济发展将会失去‘人本’的目的。”石慧玺对此表示担忧。

投入不足,人均太少,公共文化消费设施欠缺,是当前居民对公共文化消费不满意的几个方面。

据文化部统计,2010年,文化事业费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36%。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更明显落后其他社会事业费。中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尽管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连年增长,但人均拥有量并不高。据统计,2011年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为73.8平方米,2005年为51.8平方米;2011年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面积为221.23平方米,2005年为115.25平方米。可见,这些基础设施依然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白国庆介绍说,民族自治地方公共设施欠缺问题更为突出。据统计,文化站方面,2010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有698个县,但文化馆只有618个。广播电视方面,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民族自治地方覆盖率只有86.1%,省级台第一套节目覆盖率只有84.22%,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只有88.86%。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更需要得到重视。

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如何实现

“和我国相比,国外一些消费市场比较成熟,成熟的公共文化设施与居民的文化需求相符,当然这也是由不相符、不满意一点点改正过来的,相信我国也会进入这一阶段。”石慧玺表示,在问题背后,调查组也在试图寻求解决方法。

“建立合理的文化消费市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白国庆举例说明了美国的文化产业模式。按照美国学者唐·库西克的说法,美国大众文化产业是由媒介产业和娱乐服务两部分构成。1995年,美国媒介产业收入为1739.31亿美元,娱乐消遣服务收入为773.84亿美元,两项合计为2513.15亿美元。随着美国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内的急剧增长,对国外市场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反过来对国外市场的占有又促进了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中国文化消费现状,调查组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提高居民文化素养,转变文化消费观念;加大政府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提高政府文化管理水平,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式和内容,营造有利于创新项目成长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实施文化消费资助计划,增强文化消费能力等。另外,石慧玺认为建立通畅的公共文化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进行研究判断,了解其是否符合需要,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让人满意;另一方面,也要因此改变公共文化产品‘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及‘供给什么,怎么供给都由上级部门说了算’的现状,建立以居民文化需求为核心的表达机制,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实际文化需求与有效供给脱节的低绩效状态。”(刘洋)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