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户籍须“去福利化”开放户籍不能急于求成
李昌禹 廖文根
2013年07月31日0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城镇化,不能一哄而上(议政)

一名农家女在江苏省东海县青湖镇一服装加工企业内上班。“三夏”生产刚过,江苏东海县3万余名“两栖”农民又回到村镇企业,当起了工人。

张开虎摄

“数”说城镇化 蔡华伟制图

原题:城镇化,不能一哄而上(议政)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2%。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大城市病”、“空城”、“鬼城”等问题也日益突显。不久前,美国的“汽车之城”、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底特律的破产,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城镇化到底怎样才能持续发展?

日前,在全国政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指出,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造城,必须合理规划、理性设计,“先谋而后动”,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以人为本 保障权益是核心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有更适宜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应是单纯地追求GDP增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过于倾向“物的城镇化”和“土地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不足”,“突出的问题是2.6亿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进展较慢,约有2亿人没有城市户籍,不能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城镇化搞成“造城运动”,应当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作为政策的落脚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城镇发展规划编制、公共事务决策、集体土地开发利用等,使小城镇建设成为参与式、分享式、包容式发展的过程。

全国政协常委赖明认为,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一方面,需紧紧围绕“人、钱、地”几方面深化财权事权、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消除进城农民身份转变的障碍,使其“进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还需找到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避免城市二元结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他们“过得好”。

户籍问题,目前是农民向市民实现身份转换的一大拦路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褚平呼吁,户籍必须“去福利化”,逐步剥离附着在非农业户籍上的福利甚至特权,缩小非农业户籍与农业户籍的“含金量”差距,为将来过渡到实行统一的居住登记制度打下基础。

经济学家厉以宁常委对开放户籍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他认为,“户口一元化是方向,但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留下不少后遗症”。“如果急于求成,匆忙宣布户口一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经费问题怎样解决?中小城市负担不了支出,将来债务累累,怎么办?城市的环境能否一下子支撑大量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迁入?”这些可能面临的问题,让厉以宁感到担忧。

“瓜熟蒂落,瓜不熟就摘下,瓜不会甜。”厉以宁说,如果匆忙实行户口一元化,一些城市效率必定因此下降,实际上是把它们推到“骑虎难下”的境地,将来会越来越感到困难。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走一条稳妥的道路,实行“新社区先行,中小城市次之,大城市再次,特大型城市最后”,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这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户口一元化的基本途径。

“6亿农民的中国梦,就是进城。”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认为,实现6亿农民的城市梦,人口数量太庞大。为此,要充分发挥小城镇“人口蓄水池”的作用,就近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并结合国情,制定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指标综合体系,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设立可衡量、可考核的具体项目指标,提高城镇化质量。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