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宋养琰:警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陷阱”
2013年07月31日09:5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经济学家 宋养琰

人民网北京7月31日电 (万鹏)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跃升至2012年的52.6%,实现了城乡结构的历史性转变。但这一过程也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就此,我们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宋养琰解读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挑战。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拉动及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2年的52.6%,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出现许多困扰发展、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您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会遇到哪些“陷阱”?

宋养琰:当今在我国,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化的发展快得惊人: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人们借经济开放、城市改造之名,毫无节制的破旧立新,无休止的大拆大建,使城市的内涵在迅速地发生根本的变化。古往今来,大城市都是人工建造的庞大物体。当人们把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无限制地注入大城市时,便注定了它不可能使之像自然物---如水、空气和阳光那样进行自我循环,也无法通过自身的呼吸来吐故纳新,而使城市机体逐步向硬化、固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城很大,楼很高,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呼吸污浊的空气。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和空间更是越来越小。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州等更是如此。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从一定层面讲,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但绝不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城市学告诉我们,许多国家的实践证实,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限度,决不能任其无限扩展。首先,城市的无度扩展,对古典建筑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北京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很多价值连城的古典建筑在新城的建设中灰飞烟灭。这种悲剧至今还在全国一幕幕地重演。其次,大城市的无度扩张,对自然界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著名经济学家芒幅德说过:大城市容易患“橡皮病”。所谓“橡皮病”,在医学上是指因为一种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形成的疾病。症状的特点是肢体逐渐肥胖、臃肿起来,直至溃疡、腐烂。再次,,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因其运作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常常因为管理不善,技术失灵、操作失误、人为破坏等原因,很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西方所说的“墨菲法则效应”。

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曾说过:城市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耗散结构,它需要从外界输入各种各样食品、燃料和原材料,同时也不断地输出大量的“废物”。城市输出的“废物”是城市难以避免的污染源头。城市污染包括:固体废物污染(内含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旧电子产品垃圾等)、大气污染、阳光污染,水污染、声光、电磁污染等。有的在大城市周围,涌现出一座座的“垃圾山”。住建部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起来,并逐步扩大包围范围.。在城市的污染中,水的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据了解,中国多数城市里的水质,大多有了问题。

所有这些污染,如同无数把“利剑”,高悬在城市的上空、渗透在城市的中间、密布在城市的周边,交相作用,持续不断,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带来莫大的有形和无形的威胁 ,导致生存和生命的灾难性后果。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国诸多城市出现的雾霾天气,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气严重污染种下的恶果。再如,因为污染,导致许多新的传染病及其病种滋生,而且很容易蔓延,蔓延开来又难以控制。又如,城市车多,除由车不断散发的尾气污染城市空气外,因堵车而发生的车祸,屡见不鲜,屡戒不止,每年因车祸而死伤的入口数以数以万计。还如,近些年来,许多城市因排水不畅,大雨成灾,城市变成“泽国”,殃及黎民百姓。更有甚者,一旦发生地震,连逃生的地方都难找。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宋养琰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