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宋养琰:警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陷阱”
2013年07月31日09:5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记者:居住是城市的首要功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疑给了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当前,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从硬实力导向走向软实力导向,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软实力问题?

宋养琰:中国的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城市文化模式大致雷同,其中包括城市的规划设计、市容市貌,乃至产业结构都出现同质化趋势,形成了“千城一面”的模样。就连房屋的设计也很单调,大多如火柴的积累。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城市建设之大忌。城市原本是一个地区富强、繁荣、文明的象征,如果不适当地有序和有效的建设,其后患无穷。城市也如同一台复杂、庞大的机器,要让这台机器正常运转起来,不能光靠拍脑袋仓促行事,一定要深思熟虑,谨慎从事。

我认为,当今,我国的城市化,特别是对城市规模、豪华、高密度功能聚集的追求,需要降温,不能让城市化、城镇化变成新一轮的大城市化,防止人为造市,大造城市,造大城市,搞空城化。不要再继续无度地浪费和破坏我国有限的资源。当代,我国的城市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地理优势,突出特点,继承和发扬历史的文化传统,坚持时代精神,真正建设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比如英国小城牛津,这座城不到10万人,这在中国人的眼里,可能算不上一座城市,但由于牛津大学的存在,而闻明天下。牛津市是学术和科学的殿堂,整座城市都时时刻刻处于浓郁的求知的氛围之中。

西方,有一种热门科学,叫“田园经济学”,又叫“田园资本主义”,主要讲的是大城市的弊端,城市中的富有阶层,纷纷外逃,落居郊外或农村。应当承认,目前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比较落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实现现代化,有条件地让农民逐步而又有序地融入城市,扩大就业,增加内需,提高城镇居民的收益,改善他们的生活,改革社会面貌,加快建设小城镇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之中,走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新型道路。切勿贪大求全,讲求小而精,精而美。

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只有科学地把城市真正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之时,使城市中的不同文化群体,各得其所,人人都能过着舒适方便、健康的生活。城市才会真正成为我们美好的家园。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宋养琰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