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张怡恬: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分析与评价
张怡恬
2013年07月29日14:1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摘要: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评价,遵循中观—社会、经济效率分析框架。即:包括社会效率、经济效率、政治效率、文化效率在内的制度宏观效率是制度的根本效率和评价依据,其中,政治效率、文化效率是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的派生效率。中观效率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宏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但是由于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并没有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制度各方面效率都出现了偏低的问题。直到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思路的逐步明确、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待遇的提高,制度效率才有提高的趋势。在分析评价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制度效率的思路。

本文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评价,遵循笔者提出的中观—社会、经济效率分析框架。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基本内涵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出和投入比。因为它的产出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个人激励等多方面功能,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是一个复合效率,分为社会效率、经济效率、政治效率、文化效率、中观效率和微观效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政治效率、文化效率,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宏观效率。宏观效率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制度产生、发展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制度的根本效率和评价依据。中观效率,也就是制度运行效率,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宏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微观效率是制度的重要目标,因为牵扯到幸福感、满意度等主观感受,难以比较和衡量,但微观效率实际上内化于宏观效率之中。工业社会中存在的养老社会风险,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在宏观效率中,以社会稳定与和谐为指向的社会效率是宏观效率的核心,公平共识的达成程度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效率的衡量和判断标准,在一定的投入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效率同公平共识的达成程度和范围呈正相关关系;经济效率是宏观效率的重要方面,它是对制度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的衡量,需要结合其对生产效率、劳动力市场、储蓄与消费、收入均等化等几方面的综合影响来具体分析;政治效率、文化效率是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的派生效率,因为运行良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使政党获得更广泛的执政基础,能够使人们更加认同互济、养老风险共担的制度设计理念,推动社会文化(主要是社会伦理观、公平观)进步,而制度运行良好,是以制度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为基础和前提的。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分析框架——中观—社会、经济效率分析框架。它的内涵是:在保持一定中观效率的前提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宏观效率中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共同构成评价制度效率的主要依据。 这一分析框架,摈弃了单纯以经济效率衡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有失偏颇的思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效率。

一、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效率的分析与评价

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中的工业化进程;社会因素中的社会阶层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等的变动;文化因素中的社会公平观念等。如果制度能够以较低或适中的成本,适应这些条件的变化要求,达成比较高的社会公平共识,就能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比较高的社会效率。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中国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近30年来,这一制度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1)创新制度模式。首创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模式,社会统筹的部分实行互济,体现公平;个人缴费全部纳入个人账户,合理调整代际养老负担。(2)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这一深刻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时地根据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的变化调整制度设计,扩大覆盖面,适当提高待遇水平,安定了人心、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和谐。比如针对国企改革产生的大批下岗分流职工,较快地出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保障国企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逐步将改革开放后大量出现的外企职工、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纳入制度设计覆盖范围;在新世纪明确提出了“人人老有所养”的制度建设的目标, 2012年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2012年的1721元。(3)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郑功成(2010)指出,中国已经从制度上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了两个储备: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建立了个人账户基金,这是减轻下一代人负担的举措;二是在2000年建立了作为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堪称远见卓识。 (4)顺应社会公正的要求,形成比较成型的制度体系。进入新世纪后,逐步形成了以统账结合为主要模式,以覆盖全体国民为目标,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方针,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板块的制度体系。

(责编:方蕊娟、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