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战略 面临挑战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呈现出“两降一升”的趋势。出口这驾“马车”能否越过泥泞,重上快车道?从光伏产品到葡萄酒,再到不锈钢管,中欧贸易战火药味越来越浓。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严峻的外贸困局如何破解?
【总理主张】
5月24日,李克强在瑞士经济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时,批评欧盟对华无线电通信设备产品和光伏产品实施“双反调查”损人不利己。
6月3日晚,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强调,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一直以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引擎”。但是,近期来自西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不断的大规模、大产业的“双反”调查与裁定,不仅在持续困扰着中国,而且已经开始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就面临着这种冲击。李克强总理非常关心这场光伏产业“保卫战”,多次为正在遭遇困难的中国光伏业“打气”和“支招”,无疑为中国光伏业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详细】
【专家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 余南平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金砖国家”的经济神话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潜力在亚太地区已经是一个铁定的事实。因此,在这样的一个中长期大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最大的选择是,面向西方?还是面向东方?
客观地讲,如果面向东方,那么就是面向亚太,虽然在这个区域出口竞争最激烈,同时还有各种叠加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协定在挤压中国,但亚太区域毕竟是未来全球增长的重心,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只能在激烈竞争中的亚太市场完成。而反之,如果面向西方,那么以现在俄罗斯、中亚、南亚的普通产品制造水平,中国已有的出口产业竞争能力不会有本质的提高,未来的全球竞争力也无法提升。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中国二十年前加入WTO的经验,必须融入竞争最激烈的国际市场。
如果上述战略判断是合理的,那么在具体对策上,中国就必须认识到,需要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符合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TPP在亚太地区,又是美国主导,就拒绝TPP这个二十一世纪WTO“加强版”的贸易、投资框架优越性。我们应该清醒的是,在内部转型推动中国出口结构改善进展缓慢的今天,依靠外部力量推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中国今天应该在积极寻求加入TPP谈判的同时,以努力促成各类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要抓手,尽快完成中韩自由贸易谈判,并改变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战略,尽快促成与海湾国家委员会的自由贸易协定,并积极建设性地引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进程,包括推进可能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争取未来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国际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停留在昔日的经验中,中国不仅需要慢慢学会并适应作为贸易大国被“双反”调查的被动性角色安排,同时更要以高超的技巧应对“双反”和战胜“双反”。由于世界贸易格局的结构性变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博弈中,我们除了能够看到各种结构性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外,最核心的出口优势还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等级和议价能力,这完全依赖于中国的国家竞争能力提升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而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巨大的空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