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陆学艺生前赐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当前对策
陆学艺    杨桂宏
2013年07月23日1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当前对策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几次实践

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率先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自主经营权,恢复了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形式,农民得到了实惠。不久又解散了人民公社,重建乡镇村的体制,这是对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一次冲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但农村改革进入到流通领域、城乡关系等重要方面时,就遭到了强烈的抵制,曾有几次农民要求改革户籍制度,都遭到了否决。结果,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被保持了下来。

九十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取得成效,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城市的二、三产业大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涌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原来的农民工是以离土不离乡为主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则以离土又离乡为主了。到2012年,有关部门统计,农民工总量为2.626亿人,其中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超过1.633亿人。这么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种农民工体制,他们干的是产业工人的工作,拥有的却是农村的户籍、农民的身份,收入很低,过着两栖的生活。农民工在城里得不到应有的公共服务,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和权利,也融不进城市。从体制上分析,原来的城乡差别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农民工常住到城里,我们对有户籍的市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民工实行另一种政策,实际就成了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样不公平、不合理的体制,致使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乃至社会冲突多发、频发,成了中国特有的城市顽症。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彻底废除农业税费,给种粮农民多种直接补贴,大量增加对农村的投入,进行大规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在农村推行低保和新型工伤保险制度。所有这些强农、裕农、惠农政策的密集出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粮食总产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加。

这十年,党和政府一开始就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付诸实践贯彻落实了,也切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为此投入了很多力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成效并没达到我们的预期。2001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2.9,2012年扩大为1:3.13。现在农产品的供求现状已相当严峻,既定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受到了严重挑战。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陆学艺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