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中国经济又站到十字路口 付出代价也要改革 
记者 方烨
2013年07月22日08: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即使付出代价也要改革

如果在未来的5到8年的时间里不能够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出现前30年没有遇到过的经济社会的矛盾冲突和动荡。

加快这种全面的转型和规范的改革,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第一个方面,在全球减速、中国减速的情况下,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调整将进一步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愿不愿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过去十年全球非理性的繁荣,使每一个人都很着急,希望比较快地去致富,比较快地去发展,很难放慢脚步去追求一些长期的价值。

第二个方面,一些重大的改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比如说金融和国际收支领域的改革。一方面,中国需要加快金融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促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但是另外一个方面,金融和国际收支存在系统性的风险,一旦管理不慎,尤其是不能构造一个比较强大的防火墙,就有可能带来一场前30年没有遇到过的金融和国际收支的危机。

第三个有可能的风险,是政府的改革。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直接干预市场和企业经营活动退出的同时,会不会削弱政府管理市场、管理生态、管理社会秩序的能力。

第四个方面也就是现在谈论最多的,下一步改革的顶层设计的问题。如何能够避免顶层设计脱离实际的情况,在改革中真正建立起法治、规范和现代性的责任,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它的现代性进程中间所面临的新挑战。

不改革可能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张燕生介绍说,很多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大省,现在仍然追求着旧模式的极限增长,靠要素投入来支撑高速的增长。由此产生了三个担心。一是,如果不改革中国是否会越来越像泡沫前的美国?第二个,当前中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汇率增值的速度居高不下,资本走出去的速度居高不下,中国是否会越来越像1990年的日本?第三,中国是否会越来越像前苏东国家,改革在推进深化中越来越举步维艰,社会经济矛盾也是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未来的5到8年的时间里,不能够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出现前30年没有遇到过的经济社会的矛盾冲突和动荡。

从改革的角度来讲,前三十年有三个模式。一个是1978年的模式,称之为改革推动的模式。因为1978年到了国民经济崩溃的边缘,旧的计划经济模式难以为继,要探索出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模式是1978年改革的一个重点。第二个改革模式是南巡,它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个是它有邓小平这么一个改革的总设计师在全力推动,第二个是1992年南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第三个特点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财税、金融、外贸、外汇、计划管理、国有企业。第三个改革模式也就是W T O的模式,也叫外部压力倒逼的改革。

10多年过去了,现在发现,在外部压力驱动下,中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了全面的长时期的调整、改革和开放,中国的银行业、农业、汽车制造业并没有被饿狼吃掉。过去10年它们没有被饿狼吃掉,并不意味着在未来10年,在新的国际和国内大势下就能够跑得更快。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