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董德刚:《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破解现实问题》概要
2013年07月15日15:27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共产党宣言>三个论断之辨析》,系提交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创刊20周年暨“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公开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及若干网站转载。此文主要是深入分析了“消灭私有制”、“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等命题,在肯定马克思巨大历史贡献的同时,用大量事实证明马克思的一些重要论断也有错误,我们过去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多有偏差,提醒人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应当对它们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注意克服教条主义影响。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的高度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6期。此文提出了“以新解马”这个新的研究范式。这个范式是对学术界流行的“以西解马”、“以中解马”、“以马解马”三种范式的辩证综合和总体超越。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发表于《学习时报》2008年6月22日,众多网站及报刊转载。此文指出,过去,我们通常都按照列宁和毛泽东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其核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引导我们实现了认识上的巨大飞跃,认识到,实事求是即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精髓,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利益才是其核心,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归根到底都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手段尽管也很重要,但终归是为目的服务的,后者无疑更为根本。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发表于《中共中央党校报告选》2010年增刊。此文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①什么是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②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是什么?③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新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⑤应当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此文第四部分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创新,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执政党建设的新觉醒、指导发展的新理念四个方面。其下,又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概括。譬如,将执政党建设的新觉醒概括为三个要点:“两个转变”(从革命党向执政党、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转变)论,“两个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统一论,“两个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论。

中编“阐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收入了18篇文章,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如何理解“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原载于2000年10月20日《理论动态》,《北京日报》《报刊文摘》《南方日报》《经济研究资料》等转摘,众多网站转载。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观点(也是小标题):①“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不是邓小平的个别论断。②“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认为前者比后者发展水平更高,但二者同处于“够格的”社会主义之前的历史阶段。

《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定位问题》,发表于《科学社会主义》杂志2007年第1期,海内外数百家媒体报道、转载和给予评论。主要观点是:①在肯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了五点教训。②指出由于多种社会原因,人们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评价往往偏高,因此要特别慎重。③建议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些观点与八个月后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一致”,例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整合起来,确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当时有的中央领导同志和某些学者认为,它是特指科学发展观)。

《改革30年中国的观念变革》。2008年5月9日,为了纪念真理标准讨论暨改革开放30周年,我应邀在人民网作了访谈。此文是这次访谈的速记稿,被众多网站和报刊转载。此文主要谈了30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三个方面的观念变革即重大创新。同时,在回答网友提问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也有缺陷,对剥削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互联网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推进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借鉴等重要观点。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董德刚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