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当代世界政党情势(2012)
亚洲篇:透视2012年韩国大选 新社会共识与新政治文化
王晓玲
2013年06月25日15:33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选举文化的改变:世代差异取代“地域主义”

对韩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生态都感到失望的韩国人在2012年的选举中推出了一张新面孔,就是毫无从政经历的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安哲秀。安哲秀出现后,韩国的选举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变化,那就是“地域主义”现象淡化,不同年龄层之间出现明显的分化。

通常在选举中,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阶层的选民会支持不同政策主张的候选人。然而在历届韩国选举中,候选人的政策仿佛不那么重要,籍贯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票去向。选民们即使从未在籍贯地生活过,也会支持与自己籍贯相同的候选人,这被称作“地域主义”。之所以出现“地域主义”,是因为保守阵营大本营“岭南地区”和民主阵营大本营“湖南地区”之间长期存在着政治敌对情绪,候选人往往利用“地域主义”拉选票,当选后其政府人事构成也带有“地域主义”的特点。

然而2012年大选期间的民意调查则显示,相比“地域”因素,“年龄层”已经成为解释选民人心所向的更重要因素。不同机构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多次民意调查反复证明,朴槿惠的支持率在五六十岁的选民中占绝对优势,文在寅在三四十岁的选民中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而安哲秀在二三十岁尤其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韩国经历了压缩式的现代化过程,不同世代的成长环境差异巨大,利益诉求和价值观也完全不同。朴槿惠、文在寅和安哲秀正是“汉江奇迹”、“民主革命”以及“后工业化”三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三个人分别在老、中、青三个人群中引起了较高的共鸣。“年龄层”因素重要度上升意味着帮派文化的淡化,是韩国选举文化的进步,同时也提醒各政党要更加关注民众需求。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