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中国已具备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条件
范毅 魏邵坤 徐勤贤 黄跃
2013年06月24日08:29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题:破除制度障碍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综述

2013年3月30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等机构共同举办的“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制度与变革”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是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与中国在城镇化框架下合作的重要成果。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和部分地方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员,也有来自财政部财科所、国民经济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燕京大学等国内重要的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部分来自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美国城市土地学会等国际机构的专家也参与了论坛,还邀请了国家开发银行、西门子等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的企业家参与。论坛围绕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与变革开展讨论,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思路和改革建议。

户籍制度的改革,关系到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内需,也关系到亿万农民工能否找到最终的城市归宿,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为户籍制度的改革指明方向。

1.中国已经具备了可以改革户籍制度的基本条件。从发展历史来看,户籍制度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林毅夫认为,在劳动力流动上实行的双轨制,减少了城市的负担,降低了发展成本,避免了出现像南亚、拉丁美洲、非洲出现的贫民窟的问题,但是户籍制度也产生了寻租行为。燕京大学校长华生则认为,户籍制度是所有福利歧视制度的根源,必须下决心消除这种对公民歧视的制度。对中国发展是否具备改革户籍制度的条件问题上,林毅夫旗帜鲜明地指出,今天中国已经具备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条件,我国是一个即将迈入高收入的上中等收入国家,资金已经不再短缺;同时,一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不再需要进行补贴。这样,我国政府就有更多的资金和能力来解决拉平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问题。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行政管理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