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解读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模式略显保守 官方色彩过于浓厚
赵世人
2013年06月24日09:46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国家层面抓紧研究顶层设计,考虑出台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公共外交战略,这包括但不限于国际传播战略、文化教育交流战略、公共外交执行落实方案等。在总体设计中,搭建应有的平台,提供合适的理念、机制、人力智力财力支撑。借鉴吸收各国公共外交好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研究厘清我们搞公共外交的价值取向、目标方位和实现路径,深入研究比较各种公共外交理论。
  整合体制,对公共外交做出制度性安排。目前公共外交各方都在搞,外交系统在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一些地方政协在做,文化教育等部门都在做。具体来说,和公共外交有关的部门有:在国际传播方面,中央主要平面电子电视网络媒体,特别是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外文局;在文化领域,文化部外联局主管对外文化交流;在语言教育领域,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推广。此外,人大、中联部、共青团、友协等多家单位都提出和从事公共外交活动。虽然有一个涵盖14个部门的公共外交部际协调机制存在,但没有哪个部门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把这项工作统起来。现实的局面是:各部门基本上按照主管条块运作,各说各的,各干各的,各显神通。尽管中间有不少交叉和重叠,也有某些协作与沟通,但缺乏权威机构和有效机制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没有形成清晰战略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大格局。因此,国家应加大资源整合与投入,强化机制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力度,推进做实相关公共外交平台。最佳的选择方案是,成立国家层面有授权、能统筹的公共外交委员会,整合孔子学院等语言教育资源、文化部外联局等文化项目资源、商务部对外援助资源、外交部公共外交资源和相关媒体资源,切实发挥公共外交机制化作用。
  让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在公共外交中扮演应有的角色。和西方国家公共外交运作往往会选择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活动等方式不同的是,我国通常会由国家或政府出面和其他国家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如文化年、旅游年等,社会组织、公民团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公共外交的支援体系建设不足。今后,要想办法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成立后,应在外交部指导下,更多地承担起开展公共外交项目的任务。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